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场诞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场诞生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雒德宏 记者何亮)7月15日22时13分,在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海海域115米的高空中,随着F34号风机叶轮与机舱精准对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亚洲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标志着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从蓝图走向现实。据了解,三峡沙扒项目共规划5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安装269台海上风电机组,建设3座海上升压站,采用220千伏海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项目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场诞生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雒德宏 记者何亮)7月15日22时13分,在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海海域115米的高空中,随着F34号风机叶轮与机舱精准对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亚洲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标志着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从蓝图走向现实。
据了解,三峡沙扒项目共规划5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安装269台海上风电机组,建设3座海上升压站,采用220千伏海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
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约4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将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地质条件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难点,面对复杂的海域地质气候环境、高难度的施工工艺技术、高强度的施工组织等挑战,三峡沙扒项目创新使用多种施工技术和基础形式,其中吸力筒导管架、单柱复合筒、芯柱式嵌岩导管架、大直径四桩导管架等多个基础形式均为国内首次使用,并完成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唯一的斜桩嵌岩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
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力抢抓施工“窗口期”,不断优化工艺、提升工效,从今年3月吊装18台,到4月吊装22台,再到5月吊装31台,风机吊装速度不断刷新国内海上风电施工速度纪录。
我国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将有效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