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小时候,家里时常还会出现停电的状况,但现在嘛,停电可以说根本不存在。
为啥呢?先说个数据吧,截止到2021年底,全世界用电达到28.466万亿千瓦时,其中中国全年发电总量为8.534万亿千瓦时,差不多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量。
不仅如此,放眼全球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我们中国是唯一的一个,在拥有14亿庞大人口的基础上,还能保障全民都能通上电的国家。
为了能让这么多人都用上电,国家电网到底有多努力?中国电力发展说起电力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清朝。
在1882年4月,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电气公司,从美国购买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这也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自此中国才第一次有了电。
但这玩意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很稀奇的东西,价格那是相当贵,只有少数当官的才能用得起,普通老百姓还是点着煤油灯。
一直到民国时期,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当时在很多民营资本的推动下,自营电厂的比重开始增加,相关设备也陆陆续续被制造出来。
但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电力工业,遭受到日本人极大破坏,许多工厂的电力设备被轰炸殆尽。
之后又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电力工业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电网才重新开始弄起来。
比如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淮南电厂投运,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火电设备的历史,之后又有20万千瓦、30万千瓦机组相继登场。
1969年,我们还建造完成了百万千瓦的刘家峡水电站,这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完成的水电站。
经过一系列的基建操作,使得中国的发电装机量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7年首次突破1亿千瓦,1995年突破2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到了2021年更是达到23.8亿千瓦,可以说是指数般的增长。
煤电、水电、风电甚至是核电,各种各样的发电方式那是遍地开花。
而在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输电技术,也是能让全国人民都能用上电的神器,那就是特高压。
特高压指的是由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或±800(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要知道我国三分之二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在陕西、山西和内蒙三省,80% 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七成用电需求却落在了中东部的16个省 。
如何解决这样的远距离传输?想要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毕竟在如此遥远的输电距离下,线路的阻抗已然无法忽略,只能尽量降低传输电流,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线路损耗。
这就意味着,在传输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提升输电电压,于是特高压就诞生了。
但具体怎么做,国际上并没有任何参考模板,毕竟国外都没有这种需求。
比如整个欧洲才和中国面积差不多,每个国家就那么点儿大,根本不需要特高压。
美国倒是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但人家发展相对平衡,能源负荷不是那么的集中,没有特高压也能保证供电,但美国电网公司众多,想建大工程就协调困难了。
俄罗斯面积比中国大得多,但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才有多少负荷,曾经苏联是最早建设特高压的,后来降压运行了。
但中国不一样,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住了14亿人,想要保障这么多人的用电需求,就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于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不断的技术攻坚,从无到有,用了20年的时间,成功的突破了特高压技术的难关,让中国全民进入了特高压输电时代。
目前最高的1000千伏交流电传输技术,全世界只有我们拥有,并且最远输电距离可超过50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把西北的煤电、风电、水电等输送到华东、华北,妥妥的够了!特高压除了传输远以外,输电能力高,损耗低也是它的优点所在。
比如正负800千伏的直流电特高压,其输电能力大于正负500千伏输电能力的两倍多,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功率,可达500千伏线路的4到5倍。
同时,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损耗也比500千伏线路降低很多。
不止如此,在输电线路所占用的土地资源上,特高压能节省60%。
目前,全球特高压设备第一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