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全球最大轴流压缩机组成功!比美国的还大,国产航发将迎来大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157
核心提示:有了这个“大家伙”,国产航发将突飞猛进,勇夺第一前途无量!全球最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在陕鼓试车成功,性能超强悍,为助力中国航空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水平赶超美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别小看这个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听着名儿很陌生,高空台知道吧?这相当于高空台的“发动机”。高空台知道吧?没有高空台,“考试”如果不及格,航空发动机就不能装上飞机。飞机知道吧?没有航空发动机不能上天。什么是最大知道吧?以前美国的AV140轴流压缩机组最大,现在咱们的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最大。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媒体提到这款大AV

   

有了这个“大家伙”,国产航发将突飞猛进,勇夺第一前途无量!全球最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在陕鼓试车成功,性能超强悍,为助力中国航空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水平赶超美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小看这个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听着名儿很陌生,高空台知道吧?这相当于高空台的“发动机”。
高空台知道吧?没有高空台,“考试”如果不及格,航空发动机就不能装上飞机。
飞机知道吧?没有航空发动机不能上天。
什么是最大知道吧?以前美国的AV140轴流压缩机组最大,现在咱们的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最大。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媒体提到这款大AV140轴流压缩机组,大多往大客机的发动机上引述,什么美国波音787 的世界最大推力GE90发动机啦,什么欧洲A380的遄达900发动机啦。
其实,中国的高空台主要用户还是军用发动机,大名鼎鼎的涡扇10、涡扇15、涡扇19、涡扇16、涡扇21等等都是在高空台上圆满完成试验走上战机的,歼20再好,没有涡扇15打不过F22。
当然,有了高水平的高空台,中国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将更加得到长足的发展,CJ3000发动机还有配套的C939洲际大客机都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全世界有高空台的国家,五个指头伸不齐,非常昂贵和复杂9月1日,记者从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获悉,一套拥有陕鼓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的AV140轴流压缩机组在厂内试车成功,各项性能指标代表了目前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的全新高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陕鼓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模、轴流压缩机专业技术总监王仪田告诉记者,该机组为超大型轴流压缩机组,机组运行风量为每分钟20000~25000立方米、压比为8~9,均为目前全球工业用轴流压缩机领域之最。
该机组整机总长度为11.5米,宽5.7米,高4.5米;总重量达400多吨;其中核心部件空心转子长度近11米,重量近70吨,转子内径为1.4米。
该机组新型高效叶型和空心转子的全新设计开发,确保了装置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节能。
  此次在陕鼓试车成功的AV140超大型轴流压缩机组应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位的抽气系统领域。
陕鼓同类型大型轴流压缩机机组已在我国航空航天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冶金特大型高炉、催化裂化、大型空分、制药、硝酸、硫磺制酸、远程气体输送、压缩储能等多领域应用。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航空航天高空试验台、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用大型轴流式压缩机技术都被国外垄断,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技术上对我国严密封锁,而且产品也不允许出口。
从1999年起,陕鼓轴流压缩机专业研发团队开始研制我国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航空航天领域超大型轴流压缩机组,陆续攻克了低雷诺数、大流量、高压比、高排气温度、高转速下高性能优化设计,大型空心轴开发,大型焊接件质量控制、超低负压下的防漏油、长轴系转子动力学,以及多台压缩机之间各种串并联的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一项项国内空白。
  与此同时,为推进大型高端装备国产化,近年来,陕鼓还在持续创新中寻求技术的再升级、再突破,并在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广泛调研基础上,博采众长,建成了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轴流压缩机基本级性能实验研究平台,创新研究实验方法,对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流体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为国产大型高端装备技术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按照国家战略部署,陕鼓集团正联合西安交大全力攻克 某“两机专项”(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缩比压气机关键技术,同时,正在研制连续式超声速风洞压缩机,让中国装备在世界舞台上挺起脊梁。
国内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几大鼓风机厂都很牛,都涉足各种压缩机领域,我国工业压缩机领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具体到这个机组,运行风量为每分钟20000~25000立方米、压比为8~9,均为目前全球工业用轴流压缩机领域之最,为以后各种大涵道比发动机适配的高空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了不得的成就。
用20台AV140轴流压缩机组可以跑到500000立方米,可以给未来对标GE90级别发动机试车,顺便一提美国ASTF高空模拟试车台为339750立方米。
期待早日发展GE90级别推力50吨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有了CJ2000的核心机,可以尽早开展研制工作,争取时间。
未雨绸缪,先抢占制高点,再打阵地战过去没有经验,中国在航空领域尤其是航空发动机领域吃亏就吃亏在没有提前启动研制。
早先我们没有经验,看不到今后的需求,等到需求到眼前时又怪没有可用的产品。
芯片、航空发动机,都是这样的例子。
等到需求到了才想起来自主研发,其被动和代价何其之大!中国未来航空工业要持续发展,突破短板,形成完整体系,必然要发展C939级别的大飞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成熟的标志。
这是个重大需求,以不再受制于人,掌握主动,关乎技术升级和国家安全。
航空发动机研制动辄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现在有了CJ1000、CJ2000核心机的良好基础,及早启动GE90级别发动机的研制已经不算早了。
难道非要一次又一次重复飞机研制时无自主发动机可用的错误和悲剧?不长一点记性?不吸取一点教训?不见一点改进?社会上国内有些人就是不想让中国航空发动机顺利发展,只想买外国的,多少次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至今还有人被其俘虏,拿出来说事。
这种临上花轿才想起来扎耳朵眼的眼光,用在需要早看十年二十年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工业发展上,是完全不对路的,也是阻碍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航空工业天然需要长远眼光,提前十年左右启动未来需求才能掌握主动,尤其是在其他国家已经把这些需求和产品都做出来给我们看到的情况下,算不上多么未来了,都摆在那里了。
还看不出来,只能看到当下,是无益于航空工业发展的。
长征九号重型火箭还没有立项,可是预计需要的500吨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早就启动预研,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样才会有利于正式上马长征九号重型火箭。
这不是很现实的例子?俗话说,有了金刚钻才敢干瓷器活,现在有了金刚钻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将迎来一个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期,灿烂辉煌的前景不可限量!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