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王攀)1 磁材行业回顾1.1 板块行情回顾磁性材料板块年初以来跌幅-4.81%,但仍跑赢沪深 300 基准 7.97 个百分 点。
截至 6 月 17 日,年初以来磁材板块累计下跌 4.81%,沪深 300 指数累计 下跌 12.78%,磁材板块跑赢沪深 300 基准 7.91 个百分点。
从月度表现来看, 磁材板块整体弹性强于大盘,在 1 月、3 月、4 月大盘整体下跌时,磁材板块 相对大盘分别跑输 10.61 个百分点、7.94 个百分点和 7.45 个百分点,在 2 月、 5 月和 6 月大盘平稳或回升时,分别跑赢 12.99 个百分点、22.71 个百分点和 8.51 个百分点,板块波动性强于大盘。
年初以来板块估值大幅回落后修复,当前仍处于合理区间。
截至 6 月 17 日,年初以来磁材板块估值水平(整体市盈率 TTM)从 44.5x 大幅降低至最 低时的 25.7x,最大降幅达到 42.2%,后随之修复至 37.1x,总体估值仍然回落 16.6% 。
对比年初以来板块涨跌幅,估值回落是主导板块行情演绎的主要负 面因素。
我们认为导致于此的主要原因基于两条线索:一是疫情背景下宏观 数据全面下滑导致 3 月中旬尤其是 4 月以来的风险情绪急剧升温以及在此环 境下短期盈利预期的恶化,二是年初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加强引发对国 内宽松政策掣肘的担忧,加之 3 月初开始 4 月中下旬加速的人民币贬值下长 期无风险利率难以下行。
年初以来,磁材板块估值最低下行至 11.9%分位, 当前处于 41.4%分位,仍属于相对合理区间。
1.2 基本面情况回顾2021 年磁材板块实现营收 394.68 亿元,同比增长 57.13%;2022Q1 板 块营收 126.5 亿元,创近年同期最高,同比增长 66.42%,营收增长进一步 加速。
2021 年磁材板块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35.7 亿元和 30.38 亿 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0.6%和 63.66%。
2022 年 Q1 板块归母净利润和扣非 净利润分别为 10.85亿元和 9.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9.58%和 59.17%, 尽管 2022Q1 单季度业绩增速较 2021 全年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高增长。
2 需求端:风电及新能源车领域需求前景仍然广阔,节能及伺服电机领域需求有望修复2.1 国内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量跌价升反映供给偏紧 格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及节能产品领域应用占比明显提升。
2016年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主要以风电和消费电子为主,其次是汽车、 变频空调及节能电梯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及节能产品普及, 此类领域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风电、新能源汽车、 节能电梯及节能变频空调成为四大主要应用领域,且结构较为均衡,另外工 业机器人领域应用占比大幅提升,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占比则大幅萎缩。
2022Q1 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呈现加速态势。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 2021 年,国内稀土磁性材料产量同比增长 16.62%,其中烧结钕铁硼毛坯产 量20.71万吨,同比增长16%;粘结钕铁硼产量9380吨,同比增长27.2%;钐钴磁体产量 2930 吨,同比增长 31.2%。
2022Q1,我国稀土磁性材料产量同比增速为 29.77%,其中烧结钕铁硼 毛坯产量 6.85 万吨,同比增长 30%;粘结钕铁硼产量 2520 吨,同比增长 20%;钐钴磁体产量 865 吨,同比增长 44%。
2022 年 1-4 月钕铁硼累计出口 1.99 万吨,同比增长 18.31%,外需依旧 保持较快增长。
但从同比增速走势来看,2022年前4个月较 2021年37.36% 增速仍有较大回落,但钕铁硼磁粉、其他钕铁硼合金、稀土或磁化后的永磁 铁以及速凝永磁片的出口月平均单价年初以来涨幅分别达到 39.76%、 101.89%、30.07%和 51.46%,整体量跌价增表明出口供应偏紧的格局。
2.2 风电需求:海上风电爆发有望加速永磁直驱(半直驱) 技术渗透,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需求空间2021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小幅增长,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延续高景气。
根据彭博财经新能源数据,2021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99.2GW,实现 小幅增长。
受中国陆电抢装退潮和美国陆电供应链下半年中断影响,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 2021 年下滑 10.54%,但在海上风电大幅增长拉动下,全年 保持高景气度。
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报告,美国清洁能源公司(ACP) 数据显示,美国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陆上风电安装量创历史新 高,但下半年供应链及项目执行受疫情影响中断而推迟,致使增长放缓,全 年陆电装机下滑 24.63%,成为影响全球装机的重要因素。
但考虑到其延迟 的 5GW 陆上风电项目有望于 2022 年释放,将对后续风电景气恢复产生支 撑。
从全球其他国家陆上风电新增装机看,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 区的增长创历史新高,陆上新装置分别增长了 19%、27% 和 120%。
尽管 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下滑,但需考虑抢装效应退潮影响,其 仍为历史装机高位,2022 年一季度风电并网大幅增长显示景气度依旧。
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5.8GW,较 2020 年同比下降 3.57%。
这主 要是受到陆上风电新增装机下滑拖累,2021 年我国新增陆上风电装机量为 41.58GW,同比下滑22.71%。
但考虑到 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补贴退出预期 下出现的抢装,尽管 2021 年陆上装机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历史第二高位新 增装机。
从风电新增并网装机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2 年 1-4 月,我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 9.58GW,同比增加 2.65GW,增速达到 45.15%, 反映行业景气度依旧维持。
海上风电爆发,永磁直驱(半直驱)技术受益。
根据 BNEF 数据,2021 年 全球及国内海上风电呈现大幅增长,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高达 16.9GW,同比增长 161%,创下海电新增装机历史记录。
同期我国新增海 上风电装机量 14.2GW,实现 2.5 倍增长。
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受到中国、 英国和越南新增装机贡献,其中中国和越南主要驱动因素是补贴政策到期前 的赶装驱动。
考虑海上风电具有自身特殊的环境,海上风电机组的维护非常 困难,运维成本也远高于陆上风电,相对于陆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更倾向于大型化;同时平价政策引导下成本控制需求也要求风电技术朝着大型 化演进,而永磁直驱(半直驱)技术由于更加适应海上风电大型化及超大型化 的趋势而逐步成为各风电厂商的普遍技术路线。
海上风电新增容量的爆发, 无疑使得永磁风机技术直接受益,带动对高端钕铁硼磁体需求。
全球拍卖活动表明全球风能持续增长的潜力。
尽管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 减缓了诸如美国、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国外市场的项目调试,但根据GWEC报告, 2021 年全球风电中标量为 88 吉瓦,较 2020 年增长 153%,其中陆上风电 占 69 吉瓦(占比 78%),海上风电占 19 吉瓦。
根据金风科技统计,2021 年 我国风电设备公开招标 54.2GW,同比增长 74.28%;2022 年一季度国内公 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 24.7GW ,同比增长 74%。
未来 5年全球风能市场预计将保持 6.6%年均复合增速。
在当前各国的政 策下,根据 GWEC 预计,到 2026 年的未来 5 年内全球有望新增 557GW 新 增装机,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6.6%,平均每年新增装机量为 110GW。
其中 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未来 5 年将达到 466GW,年均复合增速 6.1%,对应 年均新增装机 93.3GW;全球海上风电同期新增装机将超过 90GW,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8.3%,对应年均新增装机 18.1GW。
考虑海上风电装机 2021 年受到中国及越南补贴退出造成的抢装影响,2022年其将回落至正常水平, 且从 2023 年开始恢复增长,并于 2026 年突破 30GW。
碳中和及能源危机有望加快全球能源转型,风电长期增长空间巨大。
为 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 2100 年前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目标,2021 年 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巴黎协定》的所有 197 个缔约方一致呼吁“迅速扩大清 洁发电规模,加快逐步淘汰有增无减的煤电和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 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
但国家自主贡献中的清洁能源目标与国家能源政策之 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据 IRENA,178 个国家的能源政策不足以实现各自的 NDC,迫切需要实施国家和次国家政策以颁布能源转型。
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和国际能源署 (IEA) 去年发布的 1.5℃路 径路线图中,到 2050 年,风能将成为全球能源系统的核心支柱,其累计装 机量将超过 8,000 吉瓦。
在该路线图下采取大规模电气化、能源效率、电网 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部署等措施,将保证我们沿着到 2050 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轨道前行。
但目前风能的增长速度及广度使得难以实现 目标。
根据 GWEC Market Intelligence 预测,按照目前的安装速度,到 2030 年全球将拥有不到 1.5℃ 和净零路径所需的风能容量的三分之二。
如果 不采取积极行动扩大风电安装量,最终将无法实现电力、交通、工业以及供 热等行业脱碳并显著扩大绿色制氢能力。
年初以来爆发的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对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安全产生重 大影响。
受原油、天然气等国际大宗能源品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密集型商品 价格持续推升,跨部门及上下游传导将对能源进口国家企业及家庭部门带来 沉重压力,全球通胀魅影再现。
从长期来影响来看,依赖进口能源的经济体 对能源安全日益重视,本土化及具有成本竞争力的风能及太阳能逐渐受到青 睐,这也将加速能源转型,为风能提供长期发展空间。
年初以来我国加速发布新能源相关政策,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 我国未来将形成三北地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建设的七个大型陆 上风能/太阳能基地、西南地区依托水电基地调节能力和外送通道建设的川滇 黔桂、藏东南二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 集群以及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千乡万村驭风 行动”的分布式开发的风电发展格局。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方面,2021年底第 一批约 1 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近九成;2022 年 5 月底国务 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抓紧启动第二批风光大基 地项目。
海上风电集群建设方面,大型海风基地规模达到 10GW 级,且各地纷纷发布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分散式风电方面,预计到 2025 年将选择 5000 个村庄,安装 10,000 台涡轮机,总计 50 吉瓦体量。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