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罗热核电站当前已经成为乌克兰的标志性建筑。
除了这是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外,围绕其周边爆发的战斗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同样是在乌克兰,几十年前有个名叫“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发生泄漏,其释放的辐射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
这个数值的背后是9.3万人的直接死亡,超过30万人间接受到各种核辐射病痛的折磨。
直到现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仍然人迹罕至,拥有的只有经过辐射后成功变异的各种动物。
如今大家担心的是,“切尔诺贝利”这个带有灾难性的名词会换成“扎波罗热”。
由于扎波罗热核电站承担着乌克兰全国25%的电力供应,同时还需要向西欧国家输送电力。
俄方一旦控制了这里,对于战争进程来说一定会有好的促进作用。
而乌克兰人也深知这座核电站的重要性,双方由此在这里爆发了持续的战斗。
当很多人担心炮弹会不会炸开核电站的反应堆时,大家或许忘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即使没有炮火,乌克兰的核电站也是问题频频。
因为建设年代久远,且维护资金不足,乌克兰的核电站普遍面临老化的问题。
乌克兰境内拥有15个核反应堆,其中9个已经达到了设计上的寿命。
比如扎波罗热核电站中的1号、2号和4号核反应堆已经超过了服役的正常期限。
有人会说:反应堆能够超期服役,恰巧说明乌克兰的维护保养到位。
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直到2000年才相继退役,这个事实你能接受?但凡资金充沛,谁会愿意到核辐射区工作几十年。
本次俄乌战争更是让这种问题加速进展,俄罗斯指控乌克兰用榴弹炮、无人轰炸机不断攻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厂区;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利用核电站的厂房堆放战争物资。
双方虽然各执一词,但核电站受到损失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国际原子能专家的实地走访,保护核电站反应堆的专用安全壳结构,严重存在破裂的风险。
一旦安全壳发生破裂,核燃料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这与核辐射没有什么区别。
而乌克兰则大大咧咧地表示:反应堆的安全壳是最高标准,除非有重型钻地炸弹光临,否则不会发生破裂。
乌克兰信心满满,国际专家却忧心忡忡。
大家可以翻阅以前的新闻,该核电站出现了几次断电事故。
这个“断电”不是我们老百姓常规理解的“断电”。
核电站长时间断电会导致冷却系统失效,继而导致堆芯熔毁的问题。
一旦堆芯出现熔毁,也会导致核材料外泄。
于是大家看到了俄军拿着柴油发电机给核电站充电的新闻。
看似搞笑,实则辛酸。
还有一种危险就是乏燃料水池出现破损。
与核反应堆的混凝土厚度不同,乏燃料水池总不至于能够阻挡除重型钻地炸弹外所有武器的攻击。
这种水池是用来存放未反应完的核裂变材料,通过几年的冷却和屏蔽后才能安全运送出去。
水池一旦出现泄露,也会造成核事故。
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问题。
除了核电站本身的问题,附带的问题现在也成为了首要问题。
在乏燃料水池经过几年的冷却沉淀后,那些核废料终于可以运送出厂区外了。
由于俄乌曾经是一体,且乌克兰没有处理核废料的能力,以往核电站的废料都是运往俄罗斯处理。
现在双方交恶,俄罗斯不可能再为乌克兰处理核废料了。
那么这些废料由谁处理?是以德国为首高举“环保”大旗的西欧,还是拥有“环保少女”这种吉祥物加持的北欧?没有人愿意参与其中。
他们可以为乌克兰送炮、送钱、送辅导,唯独不会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
英国《卫报》记者实地进入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采访。
他发现那些本该运走的核废料就装在容器里,在露天场地内躺平。
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反应堆或许可以无视地震、海啸与炮击,但这些装核废料的容器却不行。
万一哪个炮弹打歪了,这里就是第二个“切尔诺贝利”或日本的“福岛”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