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制冷原理图:制冷系统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由铜管将四大件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
以制冷为例,压缩机将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经冷凝器将制冷剂冷凝成高温高压液体,然后流经节流装置节流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物体,然后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介质的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又被压缩机吸人。
如此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侧不断带走外界介质的热量,从而起到制冷的效果。
离心式冷水机组:机组结构(前视图):机组结构(仰视图):系统循环图:制冷循环:压缩机不断的从蒸发器中抽出制冷剂气体,气流量由导叶的开启度而定。
由于压缩机抽取制冷剂减低了蒸发器的压力,使蒸发器里剩余的制冷剂在相对低的温度(一般为3到6℃)沸腾蒸发。
制冷剂气化吸取传热管内循环水的热量使之降温,得到空调或工业处理所需的冷水。
吸取循环水中的热量之后,制冷剂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压缩,压缩后制冷剂温度升高,从压缩机排出温度可达37到40℃,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
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却水(18~32℃)流经冷凝器铜管,带走气态制冷剂的热量,使之冷凝成液态。
液体制冷剂由限流孔进入闪蒸过冷室。
由于闪蒸过冷室压力较低,部分液体制冷剂闪蒸为气体,吸取热量后使剩余的液态制冷剂进一步冷却。
闪蒸制冷剂气体在冷却水的铜管外再凝结成液体,流至过冷室与蒸发器之间的浮阀室。
液体制冷剂流过此浮阀时节流,制冷剂回到低温低压状态进行蒸发,又开始制冷循环。
冷却循环:电机和润滑油由来自冷凝器筒身底部的过冷液态制冷剂冷却。
由于压缩机运行保持的压力差,使制冷剂不断流动。
制冷剂流过一只隔离阀,一只过滤器,一只视镜/湿度指示器之后,分流至电机冷却和油冷却系统。
电机冷却管路的支路上有一只限流孔和一只电磁阀,电机需要冷却时,电磁阀就会开启。
流过限流孔,制冷剂就流到喷淋嘴上,喷淋整个电机。
制冷剂集中到电机室的底部排放回到蒸发器。
油冷却系统的制冷剂量由一只热力膨胀阀调节。
旁通过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经一只限流孔始终保持一个最小流量。
膨胀阀上的温包感应冷却后流进压缩机到轴承的油温。
由膨胀阀调节进油/制冷剂板式油冷却器的制冷量。
制冷剂气化离开油冷却器后返回到蒸发器。
润滑循环图:油泵、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构成一套润滑系统,位于压缩机-电机组件齿轮传动箱铸件一端。
润滑油由油泵压进过滤器组件去除杂质,送至油冷却器,冷却到适当的温度,然后分两路:一部分油流到齿轮和高速轴承;余下的流到电机轴承。
油进入齿轮箱下方的油箱完成润滑循环。
润滑油回收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高负载情况下通过引射器将压缩机吸气时积累在导叶罩壳底部的润滑油回收到油箱。
第二种是低负载情况下先将聚集在蒸发器制冷剂页面上的润滑油吸入导叶罩壳,再通过第一种方法回收。
浮阀室结构:线性浮阀控制:建立液封,消除蒸气旁通导致效率降低;相比固定节流方式保证良好的部分负荷性能;简单但经济的设计。
压缩机部件:水冷螺杆冷水机组:主要品牌有:开利,约克,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大金,日立。
电子膨胀阀:蒸发器:满溢式蒸发器,换热铜管完全浸润在制冷剂液体中,换热效果更好。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