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帆 张正华近日,浙江2020年用电量情况出炉——全社会累计用电量4830亿千瓦时(度),同比增长2.62%,人均用电8327度。
全省城市用电量头把交椅发生变化,宁波反超杭州,抢得第一。
在各县(市、区)中,萧山、慈溪、余杭位列用电量前三。
全年用电曲线“先抑后扬”到2020年底,浙江三大产业用电量已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67%,第二产业增长1.87%,第三产业增长2.02%。
作为制造业大省和经济强省,浙江的工业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70%。
因此,浙江的用电量增减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景气度、经济发展速度。
受疫情影响以及全面复工复产的带动,2020年浙江用电量低开高走,增长后劲十足。
2020年二季度起,国内生产生活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浙江作为传统制造业和外贸大省,在国际市场需求刺激下,显示了强大的发展韧劲。
相关工业企业订单纷至,生产需求旺盛,带动全省用电量出现连续8个月的增长。
临近年底,部分地区因用电过多,迫于节能减排的压力,甚至不得采取一些限电措施。
比如,产销两旺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一度关闭了部分路灯、景观灯。
2020年,浙江的居民生活用电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累计增长7.26%,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增长6.32%,乡村居民用电量增长8.39%。
天气是影响用电需求持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020年,浙江经历了酷暑和严冬,拉升民众制冷、取暖用电需求,使浙江电网在夏冬两季都经历了高负荷的考验。
2020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先后七次创下历史新高。
8月份,浙江最高用电负荷达到9268万千瓦,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用电负荷规模,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3.15%。
入冬后,受寒潮低温天气影响,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和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
12月30日,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8020万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9%,当日用电量16.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新旧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用电量持续增长,体现了浙江经济整体恢复的态势。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用电量增长整体表现非常抢眼。
如下图所示,风能原动设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增幅达到292.53%,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长128.0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长122.69%。
此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浙江大力培育的产业用电量同样增速较快。
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用电量增长势头强劲。
同时,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用电量增长也呈现良好态势。
位于嘉兴市凤桥镇的两创中心产业园,重点引进精密机械、新材料等产业。
2020年上半年,产业园用电量约58.37万千瓦时,下半年用电量约99.79万千瓦时,增长70.9%。
用电量变化折射出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传统产业用电量缩减明显。
例如,2020年,浙江纺织服装、服饰业用电量分别下降9.26%、7.22%。
2020年以来,浙江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也带动相关产业用电量大幅增长。
例如,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参与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充电网络布局,构建以充电市场为核心的区域绿色出行生态圈。
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充电站超过2000个、充电桩1.6万个,全年完成充电量超过2.64亿千瓦时,形成覆盖全省高速的“9纵5横1环”快充服务网络,主城区2公里、核心区域900米半径的充电服务圈,车联网累计接入充电桩7.4万个。
新能源充电桩布局日益完善,也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020年,浙江新能源整车制造业年用电量增长128%。
随着2022杭州亚运会临近,以及浙江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国网浙江电力正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出台或者加大电能替代支持和补贴政策,拓展电能替代业务。
在交通领域,浙江大力推广充电桩、港口岸电、电动船舶等,主动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用电,全年港口岸电充电量增长超过30%。
在农产品仓储和加工等环节,冷链物流等技术加速推广,培育电能替代新业态、新领域。
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推广电制氢、电制气等技术,拓展电能终端利用形式。
全年累计完成电能替代93.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9%,助力全社会用电量逆势增长。
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变化在浙江各地市用电量排名中,宁波、杭州、嘉兴、绍兴居全省前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宁波超过杭州,抢得第一。
虽然在2020年8月以后,杭州连续5个月实现电量同比正增长,但受前半年持续负增长的影响,全年用电量同比依然负增长。
2020年,杭州全社会用电量8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相较而言,宁波的产业结构对能耗需求更高。
全面复工复产后,宁波的港口、重化工、汽车、家电等产业用电量迅速恢复,增长动力不容小觑。
正因此,宁波实现了反超。
作为全省的纺织业重镇,绍兴的用电量增长受纺织业不景气的影响明显,其2020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94%,仅勉强保住了第四的位置。
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用电增量起伏是影响用电量增减的首因。
2020年,舟山用电量的强劲增长再次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随着鱼山岛上浙石化等大型项目的投产,舟山全年用电量以57.85%的增幅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尤其是2020年4月和6月,舟山的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均超过77%。
数据显示,舟山工业用电年同比增长超过148%,工业用电占比达到全市用电量的62.3%,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45.8%。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温州。
2020年,温州用电增长了1.9%,仅以4亿度之差居于绍兴之后,位列全省第五位。
这表明,通过这些年的转型升级,温州正逐渐克服前些年产业空心化、资本外流等不利影响,逐步追了上来。
事实上,前些年温州发展曾一度相对乏力,在省内的经济地位也有所降低。
大概是在5年前,其财政收入和用电等就被嘉兴等地超越。
虽然嘉兴的人口和地域远远少于温州,但目前,嘉兴年用电量已超过温州近百亿度。
因此,作为浙江的人口和地域大市、闯荡全球的温商的故乡,温州经济要重振雄风,还有不少路要走。
当然,用电量大小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
嘉兴的化纤产业及依托嘉兴港区的石化产业,明显要比轻工业为主体的温州能耗更高。
从县域来看,萧山、慈溪、余杭列全省各县(市、区)前三。
其中,萧山虽辖区几经分割变小,但电量依然超过衢州、丽水、舟山等地级市,展现了当地坚实的产业基础。
涌金君还注意到,县(市、区)用电的前十名全在杭绍甬周边及浙北,只有浙中的义乌是个特例,位列第七。
温州第一的用电大户瑞安,位列全省第十一。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电网管理体制的问题,大部分县市改设区后,电量依然是单独统计的。
而一些设区较早的区域,电量却合并在地级市直管的电量统计中,比如经济强区北仑以及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直辖城区均未能单独呈现在此次的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