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风机的分类和需求我,铭记,写新风的,我又粗线了,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没有正儿八经的写新风了,各种事情都扎堆,好不容易抽空几天,就想着再写一篇关于新风机的原创,大家都知道本人壁挂新风机写的比较多,但是关于热交换的新风机基本上没怎么动笔,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热交换风管新风机相较于壁挂新风机,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各种产品和机型之间存在的优与劣,和是否有弥补的办法。
什么是新风机?什么是新风机?什么是新风机?1.新风系统的由来要真的深聊新风,就要从最初的聊,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新闻没有,某城市的某楼盘销售的新风机,就是一个风扇,类似这样的。
(仅展示,非实际)实际上最初的新风机也确实很简单,加一个滤芯来防花粉,原因是花粉过敏。
而现在的新楼盘也越来越重视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所以五恒六恒各种高端项目开始冒头,但是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实际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新风系统是必须有的,而开发商帮你做好了,那当然是最好的,你也不用麻烦自己布管布线,各种避梁,各种计算出风口风量,选购吊顶机等等。
但是问题并不会因为它自带,而就不存在了,恰恰相反,精装中的新风机,要比中央空调麻烦的多得多,一旦出现问题,后期处理也非常麻烦。
至于上面聊的,新风只是一个只有风扇的笑话,大家看看就好,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忽悠不了消费者了,但是依然是老问题,你真的想好安装新风系统了吗?那么,是不是我还没有说什么是新风系统,有某人说新风就是风扇加个过滤网,真的那么简单吗?不是的,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并不简单,系统意味着工程,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新风,一定是综合的,全方位的解决不仅仅是过滤问题,包括且不仅过滤PM2.5,降低CO2,降低甲醛含量,且以相对较低的代价维持室内的温湿度平衡,真正的新风不应该是大夏天热的你六亲不认,也不该是大冷天冷的你骂人,是综合性考虑的产物。
所以,新风机只是风扇+过滤器吗?当然不是。
当然了,新风机的作用之一一定是过滤颗粒物,但只是一方面,净化器也可以做到,为什么非要新风呢?新风系统,有多少种呢?我们接着看。
2.新风系统的种类我们由浅入深的聊一下现在可以实现的一些新风系统,从最简单的开始。
【一台或者多台壁挂新风机】这也是本人写的时间最多的,因为这是入门门槛最低的,安装上最为便利的,当然了,打孔,打钉,挂上,开机使用并不是我要说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代价最低的方案,也最容易实现,所以你要问我要不要装新风机?在现有的条件下,壁挂新风机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理也很简单粗暴,抽取室外空气,过滤后释放到室内来!而土豆Pro也经过了一次迭代,品牌HV双H13过滤器和中置颗粒物激光检测仪的加持,配合米家也有不错的表现。
其中风阀的表现确实是相当优异的设计,在完全不增加空间占用的前提下,保证了风阀的正确开闭。
但是仅安装了新风机并不是终点,被动控制需要你时常关注它,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它的档位,例如PM2.5高了,档位调高一些,CO2高了,调高一些,天太冷了,空气又不好,调高一些,所以你需要配合用一个带控制的小玩意儿,青萍检测仪。
根据CO2和PM2.5,甚至配合一些温湿度检测仪来自动调节新风机档位,恩这个时候,有点系统的样子了。
米家已经深度嵌入青萍APP,数据查看,记录,自动控制都非常便利,十分推荐。
那么这个系统有哪些优缺点呢?优点:结构简单安装便利,成本可高可低,低的如一台产品连带安装不过3000rmb,高的如某品牌一台壁挂都要上万的价格,安装区域较灵活,装修预留孔道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墙面和地面。
缺点:每户的情况不同,面积不同,居住人口数量不同,需要安装的位置也不同,至今本人已经有超过十位咨询我安装新风机位置的,而且壁挂新风机也并非不会遇到墙体问题,如安装人员在剪力墙上开16cm大洞的,安装的时候把墙面和地面弄脏弄湿的,诸如此类,所以壁挂新风同样对安装有很高要求。
另外一台管全屋只适合老房子,新房子还要考虑甲醛污染问题,CO2过高也可能需要你安装第二台,总成本×2甚至是×3,如果是部分所谓高端机型,那么其成本甚至可以接近甚至超越风管新风,价值和意义何在?【多台壁挂热交换新风机】我和厂家的朋友开着玩笑,因为他们也在研发热交换新风机,而时间,已经过去两年。
难度在哪里?风阻大,电机难以选择,噪音难控制,热交换芯体结构设计等等,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可能有坑。
热交换的一大特点就是双管,有进有出,当然和常规的热交换壁挂新风机最大的区别就是,壁挂热交换新风机需要分出一部分风量作为形成正压使用,而非略接近1:1,即进多,出少,多出来那部分维持室内正压,而除了双管之外,仅从外观是很难区分的,理论是不是很简单,实际呢?哪有那么简单!以下是某款热交换壁挂新风机的结构。
在过去本人是不推荐全热交换的壁挂新风的,原因很简单,当初的污染情况严重,对于滤芯的损耗特别快,而热交换芯体的价格大都较高,在使用成本上很难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平衡点,而随着空气质量的逐年改善,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为了增加滤芯寿命,各个厂家也是不遗余力的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模式,甚至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内循环模式,可以实现内循环的机型,本人也是评测过两款,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所以你问我能不能买这类壁挂热交换新风机,我会说,现在可以选了,但是也并非毫无缺点。
优点:拥有普通壁挂新风机的所有优点,对于保温保湿有一定作用。
缺点:同等风量下体积较大,风量较低,一台基本上仅能管一个房间,全屋净化代价较大,建议配合单向流壁挂新风机配合使用。
【单向流风管新风机】这也是现在很多新房都采用的一种方式,包括我刚买的新房也是如此,可以说是壁挂新风机的吊顶+风管模式,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得一些不错的使用体验,当然由于风管的存在,对于风机,风管管径的要求也更高。
这种类型的新风机价格大都不贵,即使是大品牌也是如此,由于滤芯结构和壁挂新风机结构基本上一致,滤芯成本也相对低得多,当然,问题也会更多,因为这类机型本身的性能是定死的,对于管路要求是很高的,这也是我将来要头疼的事情,因为不仅仅要看风量和噪音,还有静压,管径要求。
等拿到房第一件要做的测试就是各个房间的出风口风量。
我们继续聊聊优缺点。
优点:这类产品的尺寸大都相对较小,主机结构简单是它的优势,对于风量控制更为精准,全屋CO2可以稳定下降,滤芯利用率更高,全屋风量要求更低,全屋布管比而交换机型少一半管路。
缺点:静压要求高,对风机和叶轮结构要求高,对风管管径,距离,弯角要求高,需全屋布管,吊顶安装局限性高等。
【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如果说壁挂新风机拉开了全民使用新风机的一扇门,那么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特别是吊顶热交换新风机则是延续了传统新风机存在的意义,由于吊顶新风对于安装要求一直很高,也导致其一直没有真正普及,三分产品七分装在双向流热交换吊顶新风机上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其实聊到双向流新风机,最无法避开的就是行业第一的松下,最可靠的选择。
首先是结构,由于是吊顶设计,那么整机尺寸一定是偏大,扁的,毕竟除了放入滤芯,热交换芯体,还要两个高风压的涡轮风机,所以纵向无法借空间,只能横向发挥了,所以这类产品基本上都比较宽大。
其二就是滤芯,除了过滤颗粒物的滤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结构,热交换芯体,这就要聊到如何实现全热交换,如下图,说白了所谓热交换就是温度的交换过程,如何交换?其实原理也不难,通过某种介质,只传导温度和湿度,空气无法通过,回收需要排出空气的温度湿度,而CO2含量较高的空气配排出室外。
原理知道了,再看一眼内部结构就明白了,因为这种结构会带来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为了高效热交换,结构一定细密,而细密的结构一定会带来风阻的问题,加上颗粒物过滤器本身的风阻,实际上所有的热交换机型的风阻都非常的大,所以对于风机的有要求也非常高,而且是高品质电机×2,这也是为什么热交换机价格下不来的其中一个因素,有兴趣看去搜搜高品质DC电机例如EBM电机的价格,再×2。
至于热交换效率,完全是体现一个厂的良心程度,不过就算是告诉你了,你也指不定能看懂,哪怕是我新风机沉浸那么多年了,不小心也还会打了眼,以下是松下某机型的相关数据。
介质以材质分,有纸质,树脂,铝质热交换芯,其中铝材成本最高,热交换效率也高,但是只能交换温度,想想也好理解,湿度过不去。
而纸质成本低,且温湿度都可以实现交换,但是时间久了易发霉所以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需要注意,特别是PM2.5颗粒物过滤器要勤换,不然污染了热交换芯体就得不偿失了,优点:夏季和冬季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缺点:安装要求高,需要考虑绕梁等问题,对主机要求高,对热交换芯体要求高。
3.新风系统的必要性为什么我说新风是必需品,即使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已经不严重,那只是降低了新风机中颗粒物过滤器的使用成本,这样新风机的使用代价会更低,使用价值也会更大,那么为什么呢?其一:灰尘蚊虫难以进入春天的柳絮,夏天的虫,秋季的扬尘,冬季的风,除了一年难免的污染季,即使已经轻微了很多,也还是有的,除却换个,如降尘都会好很多,基本上不开窗以后,室内的降尘虽然没有彻底杜绝,但是相对过去而言也已经好了很多,其二:降低室内甲醛含量有人说开窗就可以散甲醛,难道你一直不在家?难道天辣么冷你也开着窗?不现实的,在关窗的同时新风也可以保证室内甲醛含量得到有效降低,即使是壁挂新风机也只会损失部分温度和湿度,而热交换新风机可以保留的则更多。
其三:降低CO2含量这个是很多人都忽视的,我不想去黑化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但是室内过高的CO2确实对人,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有一定危害,记得我小时候一个人小房间一个晚上起来昏昏沉沉,现在回头想想,还不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闹得。
其四:含病毒气溶胶无法进入室内抗疫至今也已经有两年了,关于病毒气溶胶的危害也是聊过不少,这里也就加进来了,但是本人也问过不少人,对此依然一无所知,甚至是本人的群粉丝也是不知道HEPA可以保护家人,包括可以让病毒气溶胶进不了室内。
二.产品的参数和注意点有钱有有钱的办法,没钱有没钱的选择,但是所有的一切殊途同归,我们需要了解产品的相关参数才能避坑,和净化器一样,但是可惜的是至今新风机国标依然没有下落,其实想来也理解,新风机对净化要求,风量要求高太多了,而且风管,雨帽等等设备也会有一定的风量损耗,如何定标准难度显然比净化器高得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上找我们需要的数据。
或者说是基础数据,这个包含的内容同样不少,例如风量m³/h,噪音dB,功率W,静压Pa,进风口直径等,如果是热交换机型那涉及的数据就多的多了,还包括温度交换效率,焓交换效率,还包括热交换换气,内循环换气等等,而越是正规的品牌,给的数据也就越多,贵有贵的道理。
1.风量:就如单位,m³/h,即每小时通过的空气总量,如400风量新风机,其最大风量就是400m³/h,从理论来说,国标有每人不低于30m³/h的要求,但实际情况要考虑所处环境,如房屋层高,楼层层高,房屋气密性等等,从实际体验来看,130㎡的建筑面积,净化面积100㎡,建议风量在250m³/h以上,但是最后结果如何,还得看家中居住人口,房门气密性等来决定,当然如果是两个卧室各一台,倒也没什么问题。
风管新风对于风量要求会稍低一些,不过对于静压要求则更高,我们下面聊。
2.噪音:主机离人越远,那么噪音表现就越好,所以从壁挂新风机的角度来说,建议是远些更好,当然如果是摆放于卧室的新风机,由于处于低档运行,实际的噪音表现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而全屋净化的壁挂新风机,如果是摆放于如客厅,书房等夜间无人的区域,问题也不大,而热交换新风机对于噪音表现就不太一样了,而风管新风机则需要实地体验才能知道实际结果,换个说法,样板间是这样的,你家是那样的。
3.功率:电机功率是经常被人忽视的点,某些品牌总是将“我滤芯多我过滤强”挂在嘴边,但是多滤芯结构的结果一定会有三个项目被劣化,风量和噪音,然后是功率,所以更合理的尺寸和结构获得最适当的性能表现,噪音表现,是很重要的,这在单向流上尤为明显,查看也比较简单,因为变量小,这个有兴趣可以搜相关机型进行对比。
而风管新风由于涉及到前期的布管,中期的安装,最后交付,会有很多变量,最后的成果是如何的,谁都不敢确定。
但是主机铭牌上的电机功率你还是需要关注和参考的。
根据本人往期的实测经验,在室外在250μg/m³甚至更高,实际出风口接近0,实际上是超过理论数值的,那么在如此条件下,更多滤芯可以带来什么加成?劣化倒是真的,使用更昂贵的风机倒是真的,所以大风阻就必须有高性能电机配合,而电机也是成本。
4.机外静压:要说清楚不太容易,对于风机和叶轮来说,分为静压和动压,之和就是全压,动压好理解空气流动产生的压力确定风量大小,所以一般我们不说动压,静压由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确保风量可以维持不下降,克服风管阻力的大小,而这个基本上也是和管道匹配的,这也是我将来改造新房单向流新风机将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最后并非受限于新风机主机本身,而是风管设计是否会制约主机发挥全部能力,这个时候机外静压就很重要了。
至于本身家中,需要等产品到家后,对数据进行实测,所得结果反推需要的静压值才能确定需要哪种类型的成品新风机,主要原因在于我现在只知道主管径110mm,风管长度不知道,尾端管径不知道,弯折角度和个数不知道。
其实聊到这里,我想说,新风系统中每一项都是整体,每一个单独的项目,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和预期不一样,所以说,做新风并不难,从结构来看不就是电机叶轮,滤芯壳体,接根管子完活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在某些评测中,本人也发现了某些机型的产品设计存在问题,不合理的设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噪音表现较差,风量较低,而功耗却不低。
5.电机和叶轮核心配件之一的电机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品质的直流电机质保甚至长达五年,所以一款新风机好不好,换个角度可以看电机的品牌。
不同品牌的电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交流电机AC,直流电机DC,直流无刷电机EC三种。
优秀的电机成本也相对高一些,当然优质电机基本上不会单独售卖的,例如本人曾经在淘宝买过二手替换了轴承的EBM直流风机,单风机价格就高达180rmb。
而AC电机成本则低得多,但是调速不太方便,至于EC电机,则是应用于高端产品上,例如秒新新风机采用的就是EBM E节能外转子无刷后向离心风机,裸机风量甚至达到了1300m³/h,当然,价格也会比较高。
一般来说电机和叶轮都是一体的,当然厂家有可能会分开采购电机和叶轮,然后组合,但是匹配度会有一些问题,至于为什么不拿整套,目的倒不是为了省钱,也还是为了匹配自家的新风机。
6.热交换效率这是热交换吸风机的核心参数之一,这也是要注意的,什么90%以上全热交换效率,一听就知道是吹牛的,一些品牌为了做转换效率高的,付出多大的代价,结果也是为枉然。
除了温度交换效率(显热交换)之外,还有焓交换效率(全热交换),焓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参量,有相关公式就不展示了,知道焓效率即全热效率就可以了。
热效率有个简单的公式,出风口温度-室外温度,所得数值除室内外温差即可。
如室内28℃,室外35℃,出风口30℃。
(30-35)/7=71.4%如果你有热交换新风机,可以按这个公式试试结果,至少某个厂家和我的回馈是数值要做高很难很难,就单单为了解决风阻问题,风机来来回回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包括双EBM风机,难产了两年,最后的问题还不是热交换效率,而是噪音!越是这个时候,大品牌还相对有保障一些,技术研发一块还得是他们。
三.老户型机型推荐记得在好几年前,FFU刚起来的那会,本人还在某群里和一些DIY新风机的大佬探讨新风机的时候,我自己也还在整FFU改新风那会,就遇到过一个妹子,装了某品牌的新风机,花了三万不说,室内PM2.5 压不下去,30μg/m³以上,其实出问题不怕,可怕的是不给解决,所以那时候我们大家都笑她,两台FFU搞定的事情,花了3万买个糟心,几年过去了,不知道她家怎么样了,不过怎么说呢,就这样吧,他家的我不说,也不推荐就是了,问?国产大品牌,就这样吧。
今天推荐的机型不多,多了没意思,精就好了。
1.壁挂新风机推荐(单向流)首当其冲的自然还是土豆,但是暂时不推荐购买,不是不好,而是新款要出来了,应该是土豆Pro,主攻降噪,可以说为了降噪厂家做了更多的努力和进步,当然,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例如是否还需要拆盖换滤芯。
不过出风带PM2.5检测来实现滤芯寿命判断确实是本人说了很久的建议,终于采纳了,具体什么结构,我们拆了看。
壁挂新风机重点是什么?风道结构(外观结构),直流电机,滤纸级别,品牌等等,不展开说,只说一个,HV贺氏滤纸容尘量也是很优秀的,耐用性高寿命长,芝浦电机表现优异这些都是推荐原因。
实验室噪音值也是本人见过最低的之一,最低档仅13dB,实际反映到你家中,基本上是无感的,仅有你耳朵贴着外壳才能听到。
而加入米家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配合青萍检测仪确实非常好用。
所有的加分项都是在结构,功能性,产品力,价廉物美上,所有的减分项也是在主机重量,做工细节上,希望新款可以有一个大的突破。
土豆Pro也来了,经过了一定的结构优化,很多细节值得说道。
其中最特别的数进风口,达到20cm的开口,目的并非是让你连接20cm的风管,恰恰相反,哪怕是12cm的进风口开孔也是可以的,因为石头Pro的进风口从“压风管”变成了“压墙”,最大程度实现了各种不同风管的兼容性,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多要几个带记忆棉的厚垫片。
中置激光检测仪,可以监测PM2.5含量,当含量高于定值的时候则提醒替换滤芯,这可是太方便了,之前本人基本上是不替换前置滤芯的,一方面是无法确定其失效时间,另一方面是懒。
双H13过效能带来的好处也确实没的说,即使是单前置滤芯实际上过滤效能已经拉满,双H13的能力大家可以想象吧。
当然Pro依然是super的一个迭代,从结构来看是super的优化,而非突破性提升,包括电机都是一致的,所以手持super的,理论上通过升级电路板,电源板,添加一个颗粒物检测,前置H10替换成H13 也就完成了对super的进化,这对稍微有些动手能力的男士都不是难事,所以,你懂的。
2.壁挂新风机推荐(双向流)记住,任何一款新风机噪音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实听测试,哪怕是裸机也是可以的,由于土豆家的热交换依然难产中,我们聊下松下吧。
活动价约4000出头,价格不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预留足够多的风量,由于是双向流,风阻一定会比较大,一般会使用风阻相对较低的滤网,如H11,H12,应对于现在的室外空气质量也基本上都是够的。
基础参数如下,就如本人说的,壁挂热交换新风机会有一部分风量用于正压,原理和单向流是一致的,甚至最大可以30m³/h百分之百正压模式,至于制冷和制热热交换效率在60%左右,如果是睡眠档,热交换能力会有一定提升。
双DC电机拥有八年质保,基本上不用担心坏,19W额定功率表现也较为亮眼,能耗一块便表现不错,虽然不知道品牌,八年质保就算是满八年就坏,也是超值了。
而滤芯设计也较为特别,除了中效和高效滤网外,还多了一个内循环回风初效过滤网。
而三套滤芯的价格599rmb,其后续成本可以接受,考虑到其风量表现,滤芯成本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crumb-wrap四.新装修或者再装修机型推荐老房子就这样了,如果再装修,个人也会选择尝试以下类型产品,原因无他,不管是哪一种,对于新风风量的利用率相对而言都要高得多,对于滤芯负载也小得多,也意味着使用寿命会更长一些,当然了,这里面还涉及了滤纸单位容尘量,滤芯总容尘量等等。
1.吊顶新风机(单向流)作为壁挂新风机和风管风机的综合性产物,优缺点都很明确,不过有个好处就是现在很多房子都开始标配这种新风机,也是免去了我们安装麻烦的困扰,即使整个替换新风机也比较简单,一般这种情况都会留足够大的检修口,从检修口拆换就可以了。
选购这类新风机相对比较简单,购买足够大风量的就行。
#crumb-wrap其实从FFU之后,新风机的发展就相对比较稳健了,新房大量引入单向流新风机也是可见一斑,从结构来说,一侧进,一侧出。
不同风量会有不同管径,150m当然可以转接110mm但是一定会有风量损失。
预算足够的情况下,选购静压大的机型,预留足够的性能可以更好的保证使用,前提是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不过现在很多机型都有相对应的尺寸,问题倒不大。
同时也会有搭配的配件,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进行选购,个人提个醒,防雨罩建议使用低风阻产品,传统风阻对于风量的影响超过30%。
最后是滤芯,关于日常使用成本,以FV-03NP1C机型为例,未优惠价格是两个625rmb,使用成本约2~3个月替换一次滤芯,如果是污染季有可能压缩至一个月替换一次滤芯,年使用成本约1000~1500rmb之间,使用成本不低,但也还行。
#crumb-wrap2.吊顶新风机(双向流)要想说清楚还真的挺不容易的,我们就好好聊一聊双向流吊顶新风机,那么安装吊顶新风机需要关注什么呢?首先其实是规划,如果房屋在建设之前就已经做了规划,会提前预埋管路,别犹豫,建议联系看看是否可以观看规划图纸,可以改当然最好,不能改只要管路布局没有问题,那也可以随它去了,如果是毛坯,我们继续看。
今天推荐的这款适合绝大多数用户,因为适配,或者说大部分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安装位置】要确定安装位置,一定需要知道你家的中心点,且靠墙的位置,以本人家中为例,常规的安装方式基本上是安装在外卫区域,也就是次卧的右侧,或者是厨房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遇到第一个痛点。
以本人新房子为例,外卫的面积大约是4.48㎡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卫生间尺寸,而本人家中面积也有143㎡了,就面积来说其实不算小了。
其实这也代表了近两年的趋势,总面积控制在143㎡以内的房子,面积其实不算小了。
但是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遵循了房间较小,卫生间较小,餐客厅较大的设计理念,从厂家给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5㎡以内的卫生间就超过了50%,所以第一个痛点就是,购买了新风机发现装不上。
而老房子,或者部分新房子试试异层排水设计,那么管路则会侵占一部分空间,会倒置新风机安装困难,这也是我朋友家中遇到的问题。
厨房空间更大一些,但实际上厨房也会存在类似管路问题,放其他区域可以吗?可以是可以,但是你无法控制管路距离,远端风量,近新风机端噪音等问题,要解决远端风量不足增加了静压性能,同样也会加重主机负担,同时增加噪音。
上面提过了,空间有限,且仅只能安装在卫生间或者厨房,且空间就那么一点儿,是在放不下,怎么办?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款刚需的MINI产品,但是性能同时要跟上。
同为全热交换新风机,型号范围三款,其中风量最大的是FY-35ZM1C。
就体积来说和竞品大金相比,尺寸仅为大金小型ERV同类型的67%,安装便利性也好了很多。
从性能角度横向对比尺寸,可以看到同性能机型相比,比GZP小42%,比LD5C小52%,更小巧的机型就可以得到同等级别的性能表现。
体积问题终于解决了!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小体型依然保证高性能呢?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配件,热交换芯体就值得好好聊聊,最大的原因是材质,和结构。
先说材质,大家都知道了热交换芯体有三种介质,纸质,铝合金,树脂。
铝合金由于无法交换湿度所以只能用于显热交换,成本高但是可以清洗,寿命基本上不存在问题,而纸质热交换芯则太容易发霉,应对于当地的高湿环境,又要保留湿度确实容易发霉,如何解决?树脂材料。
材质解决了,接下来解决的就是风阻问题。
首先从整体结构来看,方形可以有效减少风路行程,内部压损更低。
如下图结构对比。
外行看外在,内行看细节,内部结构通过高密度堆叠来获得相对较低的风压损失,通过拉直传热板,减少间距从2.2mm降低到1.35mm,有效降低风阻。
Smartmart Aspect芯体压力损失仅为corrugate热交换芯的1/3,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多地热交换性能。
以下图为例,压力损失分别是1.08和0.36。
而树脂材料既解决了铝质热交换芯体无法全热交换的问题, 也不存在纸质滤芯易发霉的问题,一举多得!进口定制的热交换介质和UL94V-HB级阻燃材料加持松下顶尖树脂注塑工艺制作,抗菌材质,纳米级孔隙,气密性优秀,最关键的,可以水洗,同时还解决了芯体成本过高的问题。
基础性能如下。
而另一个核心点,电机,采用双DC电机,其实如何看电机?看质保,优秀的品牌会给五年质保,而松下给 八年质保。
产品结构如下,可以看到整机结构非常紧凑,150和250,350结构略有不同。
最后注意卫生间或者厨房吊顶一定要预留450mm的检修口就可以了。
新风机三分钟设备七分装,在热交换风管新风上尤为明显,所以设备选择只是一方面,安装才是重中之重,同时也由于热交换新风机不管是设备结构还是安装,其复杂程度相较于其他方式的新风机远高于普通机型的新风机,所以在展示上,聊的内容也想较多。
智能家居的今天,智能化控制必不可少,自带的控制面板可以很好的调节主机状态,同时可以通过松下智能家电APP进行远程控制。
最后是定价,作为装修中的大头,个人是建议大家留足新风机的预算的,当然对于预算不足的用户,它也是可以选的,定价在竞品中属于中低价位。
五.安装注意事项四种不同的新风机形式,难度有很大不同,单向流壁挂<双向流壁挂<单向流吊顶<双向流吊顶,但是有一点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也是本人一直在说的,对于剪力墙,外墙保温层的保护。
1.剪力墙,承重墙保护框架结构由柱体承重,外墙只要注意保护保温层就不会有大问题,比如本人家中在安装壁挂新风机时候打孔,打出的就只有墙皮和多孔砖。
这是因为框架结构,除了承重的柱体(标红)蓝色墙体皆为砖墙(标蓝)箭头即为新风机安装区域,理论上蓝色墙体整体敲掉都是可以的,当然了,房子是个整体,某一个区域的大面积开洞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而剪力墙结构由于承重,是不建议乱动的。
黑色墙体就是剪力墙结构,其实看墙体也可以看出一个开发商的良心程度,毕竟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改造布管时候就是真的麻烦。
大梁的原理类似,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原则,非要动,需要按照规定和要求来,一定要避开大梁的钢筋,同时也要看要求,如洞口尺寸最大可以多少。
这个从钢筋的粗细也是可以看出一部分的,如果是主梁一指半粗的钢筋被打断那就麻烦了。
那么麻烦,是不是最好别动梁?那是当然了,钢筋混凝土是综合体,打孔还好,打洞难免会影响强度这也是为什么实际上风管新风最好是预留管路而不是后期打洞的原因,因为都经过了单独的预留和加强。
2.布管原则安装位置的确定就不多说了,上面聊过了,原因也说了,一切都要先计划好,工程难度实际上是和中央空调差别不大,其中最麻烦的还是布管,除了要对剪力墙和大梁保护之外,要基于一些原则。
①风管材料一切以低风阻为原则,因为风管在新风机中占据了九成距离,如果是双向流新风机,这个比例会更高,这是你必须要注意的,一方面是直径,切面形状,如圆管,方管,扁管,另一方面则是材料,比较常见的是PVC材质,主要原因是成本低结构牢固,内壁相对光滑,风阻较低,缺点属于硬管,基本上无法变形,当然也有使用金属管的,还有使用PE管的,根据成本投入和实际需求来吧。
下图这个设计就更为细致了,甚至加入了降噪箱和均压室,既可以均压又可以降低噪音,相当不错。
②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尽量缩短管路,减少分支管线,减少弯头和过梁器,最主要原因是减少风阻。
当然,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吊顶程度,直管粗细等等。
尽量使用渐变径管而不是补心变径管,使用的风管材料也尽量是局部阻力系数小的,软管风阻系数大,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
如下图中,能直线就尽量直线,尽量避开了直角三通,而多用斜三通,以实际为主,以为还涉及到大梁要确认。
本人家中如果我按照这种设计思路,基本上就要涉及全屋吊顶了,至少餐厅和客厅区域是需要吊顶的。
如果管路靠边设计则只需要周围吊顶,中心可以留原顶,所有的设计都是有得有失,如果楼层高度够高,恭喜你,那就都不是问题了。
当然,如果是双向流,其管路排布依然是要麻烦的多的,也需要你付出更多地代价,往期原创我们也提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③止震减噪,保温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