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不再给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发放绿牌。
在各国政府积极的电气化策略下,电动车市场发展迅猛,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已达10%,我国新能源普及率为22%,德国22%,挪威71%,美国7%,日本2%。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通过控制碳排放来扭转气候变化,让汽车更加绿色环保,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定趋势。
然而,电动车真的绿色环保吗?今年7月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汽车狂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用的电,70%-80%还是煤炭发出来的,其实是不是清洁能源,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也曾表示:在日本这样一个主要依靠燃煤和天然气发电的国家,我们生产的电动汽车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严重。
中日两位汽车大拿对于电动车是否真绿色环保的质疑,是科学的,他们质疑的不是电动车本身,而是从电动车全产业链条来算一笔环保账。
早前解读君就曾撰文《新能源车就一定比燃油车环保?这笔账得另算”》,我们的三大质疑依旧存在。
第一:电动车的“电”是否绿色环保。
我国本是火电大国,2021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比高达71.13%。
发电储电过程的碳排放如何计算?看似“不烧油”“0排放”的电动车,只是将碳排放和污染转移到了前置“发电厂”。
第二:电动车生产过程是否绿色环保。
研究表明,生产电动车产生的碳排放要比燃油车更多。
主要是生产电动车的电池,碳排放会增加15%到70%。
生产一台30kWh电池就需要1-5吨碳排放,而100kWh电池更需要6-17.5吨碳排放。
第三:报废锂电池恐引发严重污染。
锂电池使用寿命6-8年,我国第一批吃螃蟹的车主正在头疼如何处理报废电池。
专家表示,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工信部白名单企业比例不到25%,大量退役电池实际上流入了无资质小作坊。
足以窥见,电动车报废电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严峻威胁。
对此,解读君要说:简单粗暴的“油改电”,电动车经不起绿色环保这笔账的检验。
目前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区别是“电池车”,其生产、使用耗能、废旧处理并不“绿色环保”。
所以,绿色环保的汽车,不应局限在“电动车”标签,而应是全链条更科学的绿色环保。
助力减排,绿色环保的汽车,还能做什么?在全面践行绿色环保汽车理念之下,斯柯达汽车倡导:使用可回收、可循环使用材料,对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材料适用于车身、底盘以及内饰等。
斯柯达汽车技术研发董事Johannes Neft表示:“作为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汽车制造商,回收再利用汽车的所有材料是最理想的。
斯柯达以及大众汽车集团设定了超过95%的回收率目标,远高于欧盟指令规定的85%。
”为实现目标,斯柯达汽车致力于研究更高效的循环利用过程以及研发新材料,尤其是纯天然、可再生资源乃至废弃材料等。
·优先选用可回收材料。
斯柯达汽车技术研发部门在挑选新车材料初期,就考虑了原材料的可回收性。
车辆内饰、通风管和电线电缆铜导体使用的就是更易、更有效实现回收再利用的单质材料。
此外,新车中大部分零部件也由复合材料制成。
其中,斯柯达明锐车门饰板中50%的复合材料由可回收材料制成。
·积极开发天然、可持续材料。
斯柯达积极开发天然、可持续材料,用于未来的量产车型,其中包括捷克多布洛维斯制糖厂的副产品甜菜纤维。
甜菜纤维被用于制造塑料零部件的填料材料,甜菜渣也在斯柯达工程师手里得到充分利用。
·再利用PET塑料瓶。
PET塑料污染对全球环境威胁日益严峻,PET 废弃塑料占全球所有废物的12%,解决塑料污染迫在眉睫。
斯柯达ENYAQ iV座椅织物的生产材料约70%就来自PET塑料瓶。
这些材料回收后被制成纱线,ENYAQ iV一款车型所使用的座椅织物材料就由这种纱线和天然羊毛混合制成。
·提高轮胎可持续性,降低能耗。
斯柯达致力于解决轮胎研发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斯柯达与轮胎合作伙伴进行研讨,比如德国大陆轮胎公司提供了可回收成分更高的轮胎,普利司通轮胎公司为斯柯达ENYAQ iV车型供应更轻、阻力更低的轮胎,以降低能耗。
同时,车内外高效LED照明、发动机与变速箱的优化,以及无线更新车辆软件等新技术,使斯柯达汽车能耗更低,从而减少碳排放。
一台真正的绿色环保汽车,不能只是粗暴的“发动机”换“电池”,在使用阶段 “绿色环保”,需要供应链环节、整车生产、电池和电力都更多的做到绿色环保,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
要经得起全生命周期环保账细算的车,才算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