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电建设迎来新动向。
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决定核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察时局关注到,这是自2015年后国常会再次对外公布核准核电项目。
在行业看来,这一消息令人鼓舞,自去年以来陆续重启的核电产业有望迎来“复苏”。
有业内专家指出:“这说明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也是我国按照既定目标积极稳妥高质量发展核电的具体行动,对保障我国核能产业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常会新核准两大核电项目9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关于核电项目建设的重要动向引发关注。
会议核准了已列入规划、具备条件、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杨波看来,此次核电项目核准令行业深受鼓舞,同时也“符合预期”。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研究成果,保持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核电发展节奏,保持合理的建设规模,每年开工建设6-8台机组,可实现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杨波介绍,目前国内6台、国外2台“华龙一号”正在顺利建设中,还有2台核电机组已核准待建,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预计今年年底并网发电,现在又核准4台“华龙一号”核电项目,“这说明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也是我国按照既定目标积极稳妥高质量发展核电的具体行动,对保障我国核能产业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
察时局关注到,这也是时隔5年国常会再次公布核电项目核准的消息。
据中国政府网,2015年国常会曾两次对核电建设做出研究。
该年4月1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决定在沿海地区核准开工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
“这既是顺应国际能源发展趋势,优化能源结构,构建风、光、水、核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会议指出。
同年12月16日的国常会决定,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项目予以核准。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国常会再核准两个重要核电项目给业界释放了核电新项目审批“重启”的利好消息。
去年以来国内核电项目迎“复苏”核电是战略性高技术产业。
据了解,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各国对于核电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我国也在2011年至2014年间放缓了核电项目在建批复速度。
随着多个项目的核准,2015年曾被行业称为核电项目审批重启的关键之年。
不过2016年起,中国核电行业再次进入了3年的“零核准”状态。
直至去年3月,生态环境部公示的两份关于漳州核电、太平岭核电项目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引发市场关注。
该年7月,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透露,截至6月底,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
据公开报道,这是过去3年来首次有官方确认新的获得开工核准的核电项目,此举也被看作是国内核电新项目审批“重启”的信号。
今年6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 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2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 17 台以上,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以上。
“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持续稳步推进。
投资核电项目是实现“六稳”的重要举措“重启”核电新项目审批有何意义?此次国常会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会议还透露,这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将带动大量就业。
杨波认为,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优质能源,在我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积极稳妥发展核电十分必要,是国家的战略选择。
另一方面,核电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大型项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工程”。
项目开工以后,需要在厂址附近修桥铺路、开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路、通水、通电及通讯,同时通过税收、就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个2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核电项目投资大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收入近100亿元人民币。
”他举例道。
杨波表示,在当前经济状况下,核电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投资核电项目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是实现“六稳”的重要举措。
全国已有62个核电机组,核电建设需坚持安全第一国家核安全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62个核电机组,其中47个机组装料投入运行,分布在18座核电厂中。
根据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建设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
据此预计,每年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
但实际上自2015年后的几年里,中国新增核电项目审批速度缓慢。
“应尽快促进核电新项目核准,稳步推进2020-2035年每年开工6-8台核电机组;加强关键设备等自主化攻关,全面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核能多用途项目实施,推动快堆、重水堆、高温堆等示范项目落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指出。
在杨波看来,当前我国核能产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法规标准有待完善、产业发展不稳定、公众沟通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保障安全基础上,通过稳步发展先进核电等措施逐步解决。
察时局关注到,对于核电建设的安全问题,此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核能短板领域攻关,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在去年9月3日,我国政府也首次发布《中国核安全白皮书》,全面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理念和实践,回应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
南都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