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1年陷入全面亏损后,眼下的煤电企业仍未走出高煤价阴云。
10月27日,电力板块震荡走低,大唐发电(601991.SH)一字跌停,华能国际(600011.SH)跳水跌超9%、华电国际(600027.SH)跌近6%,国电电力(600795.SH)、豫能控股(001896.SZ)、上海电力(600021.SH)、粤电力A(000539.SZ)、京能电力(600578.SH)等跟跌。
究其原因,多家火电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折射出,由于煤炭成本依然高企以及水电枯水,发电企业盈利承压。
大唐发电10月26日晚发布的季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52亿元,同比增长2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6.36亿元,同比收窄60.78%。
上半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14亿元,但第三季度严重拖了后腿。
由于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大唐发电开盘重挫,其港股当日跌近30%。
从大唐发电的上网电量数据来看,三季度,受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影响,局部地区用电供需形势紧张,水电来水不足,水电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火电机组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火电上网电量环比增长较大。
1-9月,其累计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约4.81%,平均上网电价为459.43元/兆瓦时(含税),同比上升20.73%。
澎湃新闻从发电央企人士处了解到,由于国家高压管控煤炭市场,今年上半年煤炭供需紧张矛盾有所缓解,煤价从高位震荡逐步回落,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仍是煤电企业“不可承受之重”。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0月21日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10月中旬(10月13-20日)5500大卡动力煤成交价1542元/吨,周涨幅1.5%,较6月底上涨23%,相较于年初,价格已接近翻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