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叶文辉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风电或从过往的周期属性转向成长,重点关注海风、国产替代以及出海三条投资主线。
一直以来风电似乎都是新能源风光电的配角。
从公募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尽管机构对风电股的持仓整体环比有所增长,但与“光电”相比仍属冷门。
除了前三季度行业营收下滑的短期影响外,更多在于风电的长期竞争力尚未被完全认可。
不过,随着今年招标超预期,风电有望通过风机大型化这一降本路径逐步改变市场的认知,至暗时刻逐渐过去。
降本路径理顺长期逻辑招标火热预示下一年机会市场之所以长期“怠慢”风电,根源在长期竞争力的不明朗。
新能源技术比拼的关键在于成本:无论基于半导体的光伏,还是材料学的锂电池,长期都有清晰的降本路径,都可以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单瓦成本;不过风电却是例外,由于大部分成本来自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以主轴龙头金雷股份为例,公司2020年、2021年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高达62.34%、50.93%,所以市场一度戏称风电股为“打铁股”,诟病其持续降本的空间,因此一直以来也鲜有机构长期持有风电,更多还是按周期节奏交易。
典型的像2015年和2020-2021年两段风电行情:前者源于2014年国家首次下调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引发2015年抢装潮,后者来自2019年公布陆风海风平价上网时间后,引发2020年陆风抢装和2021年海风抢装,两个周期风电都出现巨大涨幅,像去年包括大金重工、运达股份、天顺风能等在内的风电股,全年涨幅均超过100%。
按说随着去年平价抢装的结束,今年风电理应回归平静。
从业绩上看确系一般,前三季度风电板块营收下滑12%,净利润出现4%负增长,风机龙头金风科技三季报营收同比也下滑22.65%,尽管延续去年以来的颓势,然而市场却暗流涌动热度不减,三季度公募对金风的重仓持股较二季度环比反而增加7315万股,增幅高达162%。
背后原因在于,风机大型化降本路径逐步得到业主方和市场资金认可。
在今年新能源招标中,风电方面的持续超预期着实给了市场很大惊喜。
1-9月陆风海风合计招标88GW,超去年全年招标量,同比高增137%。
风电招标需求的大超预期来自于CAPEX下降给运营商带来的IRR提升,未来如果风机大型化能进一步推动降本,不排除风电装机占比持续提升。
考虑到风电从招标到吊装上网还有近一年的时间差,今年创纪录的招标量也意味着明年将是风电投资的大年。
除此以外,持续跌价的钢铁等原材料成本,也可能在成本端为明年风电设备业绩的释放“添砖加瓦”。
投资把握三条主线海上风电成为最确定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