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天气条件无人机航测,气象条件的好坏是前提。
出发航拍之前,要掌握当日天气情况,并观察云层厚度、光照和空气能见度。
2、到达起飞地点确定天气状况、云层分布情况适合航拍后,带上无人机、弹射架、电台、电脑等相关设备赶赴航拍起飞点。
起飞点通常事先进行考察,要求现场比较平坦,无电线,高层建筑等,并提前确定好航拍架次及顺序。
3、测定现场风速到达现场后,测定风速。
4、架设弹射架为保证飞机起飞平稳,弹射架一般逆风架设。
5、架设电台电台用于地面站和无人机之间的通讯。
现阶段大多数测绘无人机都使用电台的方式进行无人机与地面站的数据交换。
6、当天作业日志记录当天风速、天气、起降坐标等信息,留备日后数据参考和分析总结。
7、姿态角度调整对于距离上一次起飞地点超过200km的起飞地点,需对飞机姿态、角度进行调整,以确保飞机准确通讯。
无人机机体内都配备有电子罗盘,磁校准等设备来确保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自我姿态控制。
8、无人机放至弹射架安装时需检查无人机各部件是否连接紧密,弹射架供电接线是否正确连接,电力充足。
9、手动遥控测试将飞行模式调至手动遥控飞行状态,测试机头、机身、尾翼是否能按指令操作。
手动遥控模式主要用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时遇特殊情况时的应急处理。
10、起飞前准备起飞前要检查进行航拍相机与飞控系统是否连接,降落伞包处于待命状态,与风向平行、无人员车辆走动等。
11、无人机起飞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后,就可以起飞了。
这时,操作手应持手动操作杆待命,观察现场状况,根据需要随时手动调整飞机姿态及飞行高度。
12、飞行监测这个过程主要做三个工作:①对航高、航速、飞行轨迹的监测;②对发动机转速和空速、地速进行监控;③随时检查照片拍摄数量。
13、无人机降落无人机按设定路线飞行航拍完毕后,降落在指定地点。
手动遥控操作手到指定地点待命,在降落现场突发大风、人员走动等情况时及时调整降落地点。
14、数据导出检查降落后,对照片数据及飞机整体进行检查评估,结合贴线率和姿态角判断是否复飞,继续完成附近区域的航拍任务或转场,理论上一个起降点的飞行控制范围为3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