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放电(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0月19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科学研究再获新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突破1兆安放电。受访者供图据介绍,HL-2M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聚变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0月19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科学研究再获新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突破1兆安放电。
受访者供图据介绍,HL-2M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
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聚变能源的必要条件,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必须在兆安级电流下稳定运行。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以达到2.5兆安以上,目前运行已超过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此次全新的突破意味着该装置未来可以在超过1兆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下常规运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对我国未来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实验及自主设计运行聚变堆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2020年12月4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了首次放电。
专家认为,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的“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
开发核聚变能不仅是解决我国能源战略需求的途径,对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