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张世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近日,新华网“十九大精神进企业”报道组走进特变电工集团(以下简称“特变电工”),特变电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变电工创业30年来,始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并且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投向自主创新,并为之辛勤付出,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成果。
不久前,特变电工凭借特高压领域创新技术产品,再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特变电工的成功之道离不开创新,核心竞争力更是离不开创新,特变电工会不断以创新为引领,让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让“中国制造”的光芒点亮“一带一路”。
以创新引领着力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特变电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坦言:所有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特变电工的发展进步,都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特变电工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将始终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继往开来,创造新业绩。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也在进一步贯彻领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能埋下了新的“种子”。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我们感触很深。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创新驱动,就没有特变电工目前的发展成就,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张新说。
1月17日,在特变电工±11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研发制造基地内,技术人员正在加速完成±11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产品的技术研究工作,第一台产品预计今年4月底下线。
特变电工副总工程师黄新楠介绍,这是特变电工在成功突破±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攻克了特高压的绝缘设计,解决了远距离输送上由于电压升高而带来的绝缘、直流偏磁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而艰难孕育出的“孩子”,一旦成功下线,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核心设备。
±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特变电工“以高端技术装备新疆”的缩影。
聚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电改、工业4.0等重大发展机遇,特变电工坚持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围绕“一特四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围绕智能电网、城农网改造、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市场需求,特变电工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自主研制了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预装式智能变电站、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新兴技术产品,加强了对变压器套管、出线装置等关键核心组部件研究,解决了我国重大装备国产空心化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10多次提到科技,50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创新的重视前所未有,这无疑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科技创新伴随企业成长每一步。
”张新说,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离不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离不开创新。
截至目前,特变电工累计拥有国内外专利、技术秘密千余项,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近200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共7次,行业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0项。
特变电工搭建了国家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9件新产品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促开放共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这坚定了特变电工人“走出去”的信心。
特变电工也始终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本着建一项工程、铸一个精品、树一座丰碑的理念,无论是在塔吉克斯坦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还是在炎热的撒哈拉沙漠,或是在冲突不断的地区,特变电工都一次次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合同额超111亿元人民币的达卡地区智能电网和升级项目,是特变电工承建的孟加拉首都达卡地区最重大的电网系统扩容和升级改造项目,特变电工提供了涵盖电网建设改造的成套电力系统解决方案,该项目完全按照中国电力行业标准进行建设,项目全部使用中国新疆的高新技术产品,把中国的电力技术标准全面向孟加拉输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特变电工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企业搭上了全面开放的“顺风车”,这一切,靠的是国家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特变电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特变电工努力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各国的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如今,特变电工在活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疆本土最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近年来,身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变电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已成功进入美国、俄罗斯、印度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坦桑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涵盖电网、电源建设的成套项目总承包服务,带动了我国技术、制造、劳务、装备等方面的全面输出,推动了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新跨越,使特高压输电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中国制造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点,中国企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时代潮头尤须务实奋进,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新时代的新作为。
对此,特变电工两万名各族员工深有感触,受益于党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各项政策,企业经济指标不断增长,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大家的获得感空前提高。
为改革助力加快建设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公司总经理肖志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实现技术、服务、资本、标准“走出去”。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特变电工始终致力于同各方一道协力共建。
在2016年的科技合作论坛上,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30多名中外嘉宾齐聚特变电工总部科技研发基地,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国际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技术交流分享、推动成果产业化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特变电工在论坛期间签署授信协议、合作意向书、合作谅解备忘录共计13项,涉及金额超过240亿美元。
截至目前,特变电工在海外设立各类办事处及注册机构达上百个,国际市场从业人员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海外新工程的开工。
目前特变电工有超6000余名员工在海外各个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带动了劳务输出。
特变电工始终践行将成熟先进的电力标准和技术与“一带一路”各国共享,深入推动跨国电力联网、电力投资合作、电力技术合作、电力人才互培,以绿色科技、智能环保、可靠高效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装备中国、装备世界,切实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特变电工将以更加开放共赢的胸怀拥抱世界,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特变电工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将始终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安排部署,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