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李明明 北京报道 8月2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四川东部、重庆、江西东部、福建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极端高温炙烤下,川渝地区水利、电力、经济生产等正在经历较大的考验:长江流域,多处水位“汛期反枯”,川渝地区的电力缺口加大,用电需求最高负荷屡次刷新纪录,频频号召企业“让电于民”。
素有“千河之省”称号的四川,作为水电大省却出现了用电缺口,这背后与气候变化有关,也与四川以水电为主体的电力供应结构有关。
干旱少雨,影响着水电“出力”。
那么,在未来的四川能源结构中,风电与光电是否将“撬动”新的机遇?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分公司规划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良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事实上,四川的“风光”资源也非常丰富,而且风光发电的开发成本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降低,作为清洁能源本身,也和我国“双碳”发展理念相符。
大力发展风光发电,有利于降低四川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风光发电在“十四五”以后可以形成有力的电力补充,提高风光发电的占比,也会避免再出现像高温缺水导致的水电匮乏的被动情况,前景非常看好。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跃峰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四川要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
高温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