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推进火电行业绿色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136
核心提示:作者:黄少中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这些表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双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而在能源领域的诸多组成部分中,如何推进火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值得关注。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在新能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

   

作者:黄少中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这些表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双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
而在能源领域的诸多组成部分中,如何推进火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值得关注。
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
在新能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
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我国形成了煤电为主、气电为辅、生物质发电为补充的火电发展格局。
截至今年8月,全国火电装机13.1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
作为关键的电网安全支撑,火电有力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当前的主体电源。
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仍存在短板、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在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压力下,火电行业低碳发展面临“减排难、发展难、转型难、生存难”的困境。
对此,实现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发展,需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要秉持安全保供、先立后破、有序减排、技术驱动、远近结合的原则,保生存、促转型、稳发展,打赢火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硬仗”。
要研究出台火电行业中长期低碳发展指导意见,为火电行业转型发展定目标、稳预期、划边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应坚持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再向安全保障性转型的发展导向,充分考虑区域煤电功能定位,始终以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严格的标准审慎建设煤电。
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煤电+风光水”多能互补基地,发挥煤电对多能深度融合发展的灵活支撑作用;在东部地区重点建设以清洁高效煤电为基础的综合能源项目,发挥“煤电+”耦合生物质和处置城市废弃物的协同效用。
应大力推进火电低碳发展关键技术攻关,为火电转型持续注入新动能。
加大火电转型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重点研发新一代超高参数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等先进煤电技术;加强智能灵活发电技术创新。
加快发展以清洁高效煤电为基础的多能融合发电技术和综合能源生产技术。
重点攻关新一代高效低能耗CCUS技术并加强示范应用,突破CCUS与新型发电系统耦合集成技术。
健全火电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
聚焦高效、灵活、智能、低碳重点方向,加强前沿理论探索,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
还要完善市场机制,理顺煤、电、碳市场价格,激励煤电低碳转型。
强化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的有机衔接,引导煤电低碳转型。
电能量价格回收火电机组的运行成本,辅助服务价格补偿火电机组的灵活调节成本,容量价格兑现火电机组的安全保供价值。
理顺煤炭、电力和碳市场价格机制,保障煤电生存与发展,实现煤价与电价“基准对基准、区间对区间”的“煤电联动”。
强化碳—电力市场协同,利用合理碳价引导煤电转型并加速脱碳技术的商业化运作。
建立火电转型财政金融联合支撑体系也必不可少,这可为火电行业低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对火电保供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常态化的保供财政机制,减轻电力市场建设转轨期火电保供企业的经营压力;引导金融机构降低火电保供企业贷款利率,纾解企业资金压力。
加快构建支撑火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金融体系。
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的绿色低碳引导作用,将火电纳入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创新促进火电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机制。
(黄少中)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