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保定来说,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符号,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这些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老字号,凝聚的是一段历史,对塑造城市品牌和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意义非凡。
河北青年报、《保定文旅》编辑部推出“保定老字号”栏目,挖掘这些老字号的文化和内涵,以飨读者。
位于定兴金台经济开发区的槐茂新厂,数百口百年酱缸沐浴在阳光下,一排排整齐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专属于这个老字号的时代记忆。
350 年来,从家庭化到产业化,从西大街到七一路,再到如今的定兴新厂,槐茂正抖擞精神,焕发新的生机。
穿越古今,见证槐茂300余年发展历程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一样样饱含年代感的老物件儿,还有那还原旧时制酱情景的雕塑,陈列在精心布置的槐茂企业展厅内,我们仿佛闻到了那三百多年前浓郁的酱香,穿过历史的隧道,一路飘进展厅,萦绕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据讲解员介绍,说到制酱,自古有“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之说。
1671 年,祖籍绍兴的赵氏夫妇从北京金鱼胡同迁居保定,选取了当时西大街二道口东北角槐树下为立脚之地,形成铺面。
当时古槐蜿蜒而上的千枝万叶能遮盖半个西大街,成为铺面最显著的标志,赵氏为企盼生意兴隆,故为铺面取名“槐茂”。
槐茂在继承绍兴细腻、考究、因材施艺等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北方风味,生意日渐兴隆。
并且当时的老掌柜就有着创新意识,曾多次去北京、山东等地,与同业取经,交流技艺,甚至带领保定菜农到锦州学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口味。
当年的西大街上,酱园不止槐茂一家,而老槐茂的一大特色,是用木杵卖面酱,并不用勺子。
木杵往酱缸里一放一提,带出浓稠香甜的面酱盛到碗里。
看上去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商业技巧,却从本质上证明槐茂面酱的粘稠,更把酱的品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延续至今。
槐茂还带动了保定的酱业发展。
民国33 年,酱业工会入会的酱园多达 81 家,大缸2万多口,年可生产面酱约320多万斤,酱菜 400 万斤。
此后,槐茂经历了公私合营、更名、改制等不同发展阶段,历经 300 余年风雨,生命力依然顽强。
2007 年,天香控股投资入股槐茂,在资本助力下,实现了品牌和技术的双升级,全面开启产业化发展之路。
2014 年,槐茂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在河北定兴建立新厂,开启发展新篇章。
“我家在山东的亲戚就特别爱吃槐茂酱菜,每次去看他都会让我带一些过去!”讲解员告诉记者,不仅保定本地人,槐茂也深受外地人的欢迎与喜爱。
纵使生活再丰富,槐茂酱菜的滋味依然让一代又一代人挂怀。
槐茂的“工业革命”作为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离不开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每一个槐茂人的付出与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甜面酱连续蒸面机模型全球最大的甜面酱制曲机模型临近中午,生产车间主任刘树权还在仔细地检查机器的运转,监督面酱的生产制作。
“虽然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也要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负责,保证产品品质。
”在刘主任的指导下,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消毒防护处理,进入了面酱的生产车间参观。
这是一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几乎没有过多工人,实现了从制曲、蒸面、发酵、晒酱、灭菌、包装等生产流程的全线自动化、数控化。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甜面酱制曲机、自主研发的甜面酱连续蒸面机、现代化的固态法酿醋反应器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面酱的效率,保证了面酱的品质和稳定性。
当谈到来到新厂是什么样的感受时,刘主任激动地说:“刚来时眼前一亮,没想到新厂建得这么漂亮,规模这么大!设备设计得合理,操作也很便捷!”设备的改进和工艺的创新,经历了业内专家夜以继日的研发设计,如今 64 岁的槐茂总工程师曹宝忠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老字号,历经三百余年而香飘不减,不仅是对传统优秀工艺的讲究,更是对先人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执着匠心的传承。
建立定兴新厂时,为了改进工艺,成立了国内的行业专家小组,讨论工艺设施、技术设备,研发先进工艺。
“能参与到这种大型的研发设计,从实验到制作,再到亲自现场指导,是一件非常荣幸的经历。
”曹宝忠说道。
据曹宝忠介绍,之前的蒸面工艺落后且效率低下,为此,槐茂自主研发了连续蒸面机。
在实现全自动蒸面的同时,淀粉糊化率大幅度提升,带动了整体行业的技术进步。
现代化固态法酿醋反应器也是专有技术。
传统的固态发酵醋的过程生产强度非常大,且环境恶劣,新的酿醋技术实现了全封闭、全自动、全盛料的生产流程,并可回收利用挥发性气体以及醋糟,达到了“减能增效、醋厂无酸味”的效果。
此外,在蔬菜脱盐这一流程也实现了自动化。
过去在脱盐时会消耗大量的水,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努力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的改进,让曹宝忠之前很多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
看到自己工作了数十年的企业,如今发展得这么好,曹宝忠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老字号的全新蝶变槐茂公司总经理李军谈到,由于老厂区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技术也需要升级,在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2017 年,在定兴县城南侧的金台经济开发区里,全新的生产基地落成,2019年正式投产。
自此,这里成为了这个有着 350 年历史的老品牌的“新家”。
与此同时,红绿相间的全新 LOGO 及品牌形象也让这个荣获了“中华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品牌有了全新的“蝶变”……新厂区里,墙体上随处可见的红绿色,加上槐树为底,配合“槐茂”二字的新商标,在白墙的衬托下显得鲜明艳丽。
在“搬家”后,槐茂采取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不会每天都开工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多元的市场化需求,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改善、研究、创新产品。
虽然搬了新家,换了新形象,但是传统的酿酱“不偷工、不减料”“不到时间不开缸”的老规矩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自然发酵的曲法制酱仍是 300 多年里槐茂甜面酱长盛不衰的一大秘诀:在经历 20 天自主发酵完成后,面酱需要放到阳光下晾晒约 60 天后再出缸。
今天的槐茂,已经成长为以甜面酱为核心,集酱菜、酱油、醋等调味品为一体的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
而它的荣誉墙上,也增添了“河北省食用调味品技术研发中心(A级)” “河北省甜面酱及酱渍菜技术创新中心”等荣誉。
“槐茂这个老字号能突破转型升级困难,除了与品牌自身不断传承与创新有关,同时也不开保定市委、市政府、定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李军介绍,在新厂建成时,为了解决电力问题,金台开发区管委会带头,县里积极协调,保证了槐茂生产不断电;同时,开发区还组织企业到北京、上海、深圳、晋江、成都等地开展展销会活动,为企业拓展销售、传播品牌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成年产能 10 万吨、亚洲最大的甜面酱生产基地,并且甜面酱二期生产基地也正在规划中。
”提及未来,李军的目标很远大。
在发展传统甜面酱、酱油等的同时,槐茂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天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也表示,“我们所期望的,是延续槐茂品牌,秉承‘始终满足每一代消费者需求’的理念,传承酿酱技艺和经营哲学,持续进行产品、工艺和技术的创新,让槐茂成为中国调味品的优势企业,乃至世界的酱业领头羊企业。
我们希望承担起中华酱文化品牌输出、乃至推广全世界之责,如同韩国用大酱向世界传承韩式文化那样,用甜面酱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将成为中国酱文化的代表品牌,让槐茂味道永留舌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