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极值之下|在干旱的鄱阳湖旁,守候候鸟越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03:092022年的大旱使候鸟的觅食和栖息都受到影响。澎湃新闻记者 黄之涵 伍惠源 刘昱秀 刘栋 视频编辑 黄之涵 调色 江勇(03:09)【编者按】《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句对白,“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害和每个人息息相关”。2022年6月,全球陆地地区出现了自1850年代末人类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干旱、野火、暴雨和洪水席卷北半球。气候变化与普通人的距离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2022年年末起,澎湃新闻推出《我们与气候变化的

   

03:092022年的大旱使候鸟的觅食和栖息都受到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 黄之涵 伍惠源 刘昱秀 刘栋 视频编辑 黄之涵 调色 江勇(03:09)【编者按】《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句对白,“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
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害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2022年6月,全球陆地地区出现了自1850年代末人类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干旱、野火、暴雨和洪水席卷北半球。
气候变化与普通人的距离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
2022年年末起,澎湃新闻推出《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专题,通过鄱阳湖大旱、重庆山火、长江口咸潮等极端气象现场的走访,记录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并改变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
随着鄱阳湖水位“一天退得比一天快”,湖区草洲滩涂大面积减少,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感到压力很大。
2022年8月6日,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标志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12米以下),2022年成为星子站1951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在2021年,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直到11月1日才退至12米以下,而在2020年,这个时间点是11月18日。
2022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为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来水减少等多重原因,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李跃担心湖区持续干旱,候鸟栖息地、觅食地大幅萎缩,将影响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4月份、飞抵鄱阳湖停歇越冬的70多万只候鸟的生存。
根据卫星资料监测,2022年10月2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只有600平方公里,相较6月27日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3331平方公里,减小了8成以上。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最为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全球98%以上的白鹤、70%以上的白枕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60%以上的鸿雁在此越冬、栖息。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都昌县拥有鄱阳湖湿地面积185万亩。
据李跃介绍,2022年9月21日,第一批越冬候鸟——9只白琵鹭飞抵鄱阳湖最北端的马影湖区停歇,标志着鄱阳湖开始进入候鸟越冬的高峰期。
随着气温和水位的下降,更多候鸟将分批抵达鄱阳湖都昌湖区越冬。
“每年有二十多万羽候鸟在都昌湖区越冬,占整个鄱阳湖70多万羽越冬候鸟的三分之一,(候鸟)保护的责任很大。
”李跃说。
2022年10月11日抵达马影湖越冬的候鸟,数量还很少。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伍惠源 摄缺水的碟形湖东亚越冬候鸟喜欢在碟形湖栖息,碟形湖也被称为“湖中湖”,到了枯水期,由于地势低洼自然形成积水,碟形湖内的鱼虾螺蚌、沉水植被是越冬候鸟的主要食物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