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锋 朱将云 吴金翠11月16日,浙能集团兴源节能所属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龙电公司”)进入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九个年头。
九年间,浙能龙电公司累计生产绿色电力约14.79亿千瓦时,节省标煤耗量71.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4.71万吨。
公司“吃”掉竹木加工废料、废弃菌菇棒、秸秆、建筑废料等生物质燃料约186.42万吨,惠及农民收益约6.07亿元。
作为浙能集团建设运行的首家生物质发电厂和国内首家实现生物质与光伏同时运行的清洁能源电厂,九年来,浙能龙电公司在践行“两山”理论、推进能源产业转型、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先行先试:能源转型“轻骑兵”在拥有2万多名员工、总装机容量达到3655万千瓦的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坐落于浙江丽水龙泉市查田镇金圩工业区的浙能龙电公司只有72名正式员工、总装机容量不到3.5万千瓦,从人数和装机容量看都只能算是一个“小单位”,但这个成立于2011年11月的“小单位”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领域却拥有浙能集团乃至国内能源行业的多个第一,堪称能源转型的“轻骑兵”。
2014年11月和12月,总投资2.96亿元、装机容量为2台6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直燃锅炉和2台15兆瓦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先后正式实现商业运行,浙能龙电公司成为浙能集团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生物质发电厂。
2015年以来,浙能龙电公司利用厂区堆料仓库的屋顶以及地面闲置场地,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方式,安装一期、二期光伏设备共3.44兆瓦,年发电量约360万千瓦时,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生物质与光伏同时运行的清洁能源电厂。
2022年9月30日,浙能龙电公司区域集中供热项目首次实现通汽。
该项目是以生物质发电为核心的区域综合能源项目,分厂内设备改造和厂外热网建设两部分,厂内供热改造主要对现有两台锅炉和汽轮机进行抽汽供热管路改造,厂外热网建设约1.47公里。
据测算,该项目日供热量为200吨,全年供汽量约6万吨。
这也使得该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集生物质发电和光伏发电,同时实现供热供汽的清洁型综合能源供应企业。
浙能龙电公司的一系列探索正是浙能集团多年来全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的一个生动场景。
浙能兴源节能公司总经理陈东波表示,作为集团内节能环保和能源服务新领域的开路先锋,兴源节能努力以集团“开新局、稳经营、强创新、走前列”的十二字方针为指导,把握低碳经济发展大势,积极谋划新布局、激发新动能、展现新作为。
在总结和发扬“五个浙能第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属子公司多业态、多区域的优势,积极打造“区域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努力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在“勇担使命、塑造变革,以高水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等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浙能集团明确提出,将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三五”末翻两番;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16.0%,比“十三五”末增长10.8个百分点。
天蓝地净:碳中和效应显现地处丽水市的龙泉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之源,森林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84%,被称为“浙西南生态屏障”。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当地的重中之重。
龙泉还是全球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竹木产业是主要传统产业之一。
同时龙泉及临近的庆元、云和等县也盛产香菇、黑木耳,每年生产农产品后废弃的香菇、黑木耳菌棒就超过20万吨。
在浙能生物质发电项目落地之前,当地香菇种植灵芝栽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菌棒、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以及竹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竹脑、竹丝、竹片等竹木加工废弃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量的农林废弃物被露天焚烧,造成了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
浙能龙电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潘小明表示,该公司两台汽轮发电机组均利用生物质燃料发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少,完全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排放标准。
同时,为了减少烟尘排放,浙能龙电公司建设了先进的除尘设备,除尘率可以达到99.8%。
该公司外排烟气采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浙江省级和国家级环保平台,保证烟气排放稳定和达标。
2015年10月,浙能龙电公司取得了浙能集团首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颁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二氧化碳减排量123.73万吨。
自投产以来,两台机组累计发电14.79亿千瓦时,节省标煤耗量71.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4.71万吨。
数据显示,2019年龙泉净吸收168.5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林业碳吸收能力居浙江第一梯队,减去碳排放量,已经连续10年达到“负碳”水平。
龙泉先后成功创建浙江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省级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县。
由此可见,浙能龙电公司九年间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助力了当地的节能减排。
2018年,浙能龙电公司荣获“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和“丽水市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
2021年,该公司又荣获“丽水市生态环境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浙能龙电公司也被誉为龙泉清洁能源行业的一匹“黑马”。
综合供能:“低品位”带来高效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均是资源量丰富的能源资源,也是环境代价小、发展前景明确、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暨人类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的基础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往往有自然存在形式多样、能量密度低、分布分散、时变特性强、不便于直接利用等问题。
近年来,如何将植物、林业和农业废弃物以及某些类型的工业有机废弃物等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资源,采用合理、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将其转换为高效能的能源产品,是生物质能源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坐拥绿水青山的龙泉市和浙能集团“走”到了一起:“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龙泉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但硬是安排出280亩建设用地,张开怀抱迎来了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公司的落户。
而浙能龙电公司也不负厚望,其两台生物质发电机组九年间“吃”掉木屑、竹屑、废弃菌菇棒等生物质燃料约186.42万吨,为当地农林废弃物找到了一条洁净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实现了基础能源的高效能转换:通过光伏发电对生物质发电的等量替换,进一步提高了生物质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同时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全电量补贴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能源的综合性和效益性。
值得一提的是,浙能龙电公司还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其自主研发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取得“中温烟气加热凝结水的汽轮机回热系统”新型专利、将生物质发电和光伏发电有机结合的耦合技术取得了“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的耦合发电系统”的新型专利。
2021年浙能龙电公司两台生物质发电机组发电利用小时7101.72小时,生物质总发电量2.1305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比上升21.44%;光伏总发电量138.98万千瓦时,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据介绍,2022年浙能龙电公司的生物质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突破7200小时。
在浙能龙电公司,一项名为“资源换燃料”的多方共赢方案获得了上级公司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根据该方案,公司在项目周边建设标准厂房,与政府合作招驻竹木粗加工(有产生大量下脚料的工序)企业,优先安排既有大量下脚料产生,又是用汽用电等较大用能需求的企业。
该方案一旦成为现实,浙能龙电公司将为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作出贡献,不仅为入驻企业降低用地成本,还能增加稳定获得运输“零距离”、综合成本相对更低的生物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