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他们成功预报八级大风,为冬奥赛事找到最合适的“窗口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95
核心提示:2月6日,冬奥会官网发布信息称,原定于上午11时开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因阵风较大计划推迟。此前,4日上午,气象预报显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降起点阵风可达8级,原定11时进行的男子滑降第二次训练推迟一小时,5日的第三次训练则因大风取消。在冬奥赛场上,受天气影响导致赛程延迟或项目取消的情况时常发生。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陈明轩带领团队研发出一套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首次实现冬奥赛场“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为将天气因素对冬奥办赛影响降到最小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团队为2021

   

2月6日,冬奥会官网发布信息称,原定于上午11时开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因阵风较大计划推迟。
此前,4日上午,气象预报显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降起点阵风可达8级,原定11时进行的男子滑降第二次训练推迟一小时,5日的第三次训练则因大风取消。
在冬奥赛场上,受天气影响导致赛程延迟或项目取消的情况时常发生。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陈明轩带领团队研发出一套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首次实现冬奥赛场“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为将天气因素对冬奥办赛影响降到最小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团队为2021年2月份“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提供气象保障依山而建的延庆赛区气象条件复杂,可谓是“百米不同天”。
通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可实现“公里级”网格气象预报,虽已相对精细,但还远不能满足冬奥赛事保障需求。
陈明轩坦言,在本届冬奥会前,我国针对复杂地形下冬季天气的高精度预报技术研发水平较弱。
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区域横跨2.5公里,起终点间直线距离约2.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0米。
高山滑雪运动员竞技速度可达每小时140千米,遭遇瞬时强风不仅会影响竞赛成绩,还极易导致身体姿态失控而受伤。
气象团队必须掌握全部赛道区域的精细气象条件变化,才能为比赛最佳“窗口期”的选择提供关键决策建议。
为了让气象预报在小尺度内更精准、在时间跨度上更长远,从7年前起,气象保障团队在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共建立起441套气象观测设施,完整收集、分析了三赛区四个冬季的加密气象观测数据。
历时4年多,陈明轩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等,构建完成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首次实现“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和人工智能预报技术在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中的应用。
预报最小网格距达到67米,每10分钟滚动更新,还实现了0至10天的长程预报。
系统数据产品会第一时间提供至前方的52名专职冬奥气象预报服务人员,由他们综合实时观测数据、高精度预报数据和现场情况得出预报结论,为动态赛事安排提供有效参考。
4日上午,赛前预报显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降起点处11时阵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每秒,赛事裁判委员会决定将男子滑降第二次官方训练推迟一小时。
当天12时,风速如期降低,训练正常进行。
陈明轩表示,“睿图-睿思”的建设目标就是通过精准气象预测,尽最大可能提升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天气风险的应对和响应能力,实现“一项一策”甚至“一场一策”,以及特定点位的阵性大风、降水相态等特殊气象要素预报。
例如对滑降项目起终点、赛道中跳坡、腾空等赛段进行单独预报,覆盖了天气条件可能对运动员安全造成影响的重点位置。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