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日前,浙江海宁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提出支持引导新型储能通过市场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营。
过渡期间,对于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600小时并接受统一调度的调峰项目给予容量补偿,暂定按照200元/千瓦、180元/千瓦、170元/千瓦的标准逐年退坡,已享受省级补偿的项目不再重复补偿。
实际上,近期宁夏、新疆、山东等省区也相继发布了储能调峰补贴政策。
业内分析机构认为,补贴会提升储能电站收益率,进而提升行业投资积极性。
(文丨本报记者 韩逸飞)激发新一轮建设积极性据记者梳理,2021年,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区提出建设“风光储一体化”,17个省市区要求新能源必须配置储能,且配置比例基本在5%-20%之间。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257个,储能规模1180万千瓦,分别是2020年同期的1.6倍和9倍。
新增投运项目规模30.44万千瓦/62.39万千瓦,10万千瓦以上规模的项目个数是2020年同期的8.5倍。
梧桐树资本投资总监杨炯告诉记者,2021年“风电+光伏”的总装机量超过1.27亿千瓦,若配套储能装机按照10%计算,预计装机量超过1200万千瓦。
“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个省份的强制装机要求,多个省份要求新建新能源发电站需配备10%—20%的两小时储能系统,新能源配储成为大势所趋。
再加上2021年11月起,多省发布储能调峰补贴政策。
多重利好下,储能电站的建设积极性会更上一层楼。
”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看来,储能电站参与调峰补偿政策,能够促进储能项目的落地实施。
“结合地方需求,给予储能合理的补贴政策,是直接有效的激励手段。
”或改变储能电站闲置现状储能参与调峰过去一直算不过来经济账,导致很多储能电站“宁可歇着也不参与”。
有专家坦言:“储能电池度电成本现在约为0.8元左右,大部分的调峰补偿价格都比这个数字低,没有经济性,储能参与市场不积极。
”实际上,强制配储政策拉动储能电站装机量猛增,但并网时间不定、盈利模式不明,导致企业“钻空子”的现象已有发生。
杨炯认为:“目前,调峰是储能电站最主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