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抢装”潮水褪去,风电上市企业面临真正的洗牌和白马重估。
近日,A股中报落下帷幕,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上半年40家风电上市企业中,一半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这些公司主要集中于铸件、塔架等风电零部件环节。
整机厂商业绩“冷热不均”,海上风电“头号玩家”明阳智能净利润同比翻倍,电气风电、运达股份利润水平近腰斩。
与此同时,平价时代下不断降低的风机价格,以及能源转型需求,提高风电运营企业盈利空间,8成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与去年的“供不应求”、业绩普涨相比,今年上半年风电企业的业绩分化明显。
后“抢装”时代,风电行业哪些环节还能乐观看待?“风口”在哪?6成零部件企业利润下滑,叶片、海缆业绩稳定风电产业链可以简单分为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整机厂商及下游的运营商。
一台陆上风机主要由基座、塔筒、机舱、轮毂和叶片构成,法兰将塔筒连接起来,轴承是众多零部件的“关节”。
海上风电则增加了海缆、基础桩等零部件。
在整个风电机组成本中,齿轮箱、叶片、发电机、塔筒、轴承是风机成本中占比较高的环节。
主轴轴承是风电产业链中国产化程度最低的环节,主要原材料为钢锭。
风电叶片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头部企业为时代新材、中材科技,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和芯材等。
另外,随着海上风电迎来增长期,海缆作为海上风电必备的传输媒介,需求同步增加。
上述特征也映射到风电零部件企业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中。
营收方面,25家零部件企业中,7家同比增长,海缆制造商中天科技,叶片、玻纤制造商中材科技、叶片商时代新材排名前三,分别为200.42亿元、99.2亿元和71.34亿元。
营收降幅明显的为海力风电、天顺风能和恒顺股份,分别同比下滑77.06%、37.99%和31.92%。
海力风电主营产品为塔筒,报告期内,其风电塔筒营收同比下滑91.38%,毛利率减少17.71个百分点,该公司将原因归结于“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初期,下游客户项目建设速度较‘抢装潮’期间放缓,公司销售规模下降”。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