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啊,人生在世,终究难逃一死。
但有的人死了也就死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在这世界上出现过一般。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有“重于泰山”的价值。
古人认为,人死后是由灵魂存在的,只不过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
所以,“厚葬之风”盛极一时,甚至还出现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枉死了太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荒唐的殉葬模式被废除,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却一直在被遵循。
逝者入土之后,后人会用石头和泥土堆砌一个小土堆,然后立碑。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做一个标识,方便后人年年回来祭祀,最初是墓而不坟的,只是挖一个坑把人埋了。
时间长了之后,杂草丛生,很难找到埋葬先祖的具体位置,所以才有了坟堆的出现。
二是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后人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墓碑上会记录逝者的一生,以及家族成员情况。
关于坟墓的相关俗语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忠告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比如这一句:“坟旁长两物,子孙辈辈富”。
意思是说:“在自家先祖的坟堆旁,生长出了这两样东西,那么子孙后代都会享受到先祖的庇佑之福,生活中会充满财运,物质生活条件会很富裕。
”坟墓修建在户外,大多比较偏僻,不仅会有各种杂草和树木光顾,甚至还会有各种小动物的身影,比如各种昆虫,还有老鼠和蛇之类的动物。
它们俨然把坟堆旁当做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只不过在人们看来,它们的出现,会给坟堆带来危害,比如老鼠会打洞,给坟墓造成危害,一旦遇上下大雨的天气,雨水就会倒灌进坟墓内部,把埋葬在地下的棺木腐蚀掉,这被视为是不吉利的。
有两样东西出现在坟堆旁,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同时家里也会欣欣向荣,这两种东西分别是:柏树,灵芝。
至于其中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分析结束之后,你一定会为老祖宗的心态感到钦佩。
柏树,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的树木,其四季常青的特性,为它加分不少。
柏树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常见于庙宇、殿堂、庭院。
人们也常用它来比喻坚韧不拔的人物性格,另外加上它顽强的生命力,也被赋予了家族世代兴旺发达的寓意。
试问,谁不想让自己的家族“四季常青”呢?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家族福泽绵延呢?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坟堆旁长出了柏树,肯定会被悉心照料起来,因为这是家族兴旺的吉祥物。
至于灵芝,其实不用多做赘述了。
灵芝素有“仙草”的美誉,堪称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自古以来就被供奉在极高的地位之上。
坟旁能够出现灵芝,说明“老祖宗显灵”了,一定会庇佑后人,令家族更加兴旺发达,财运亨通。
结语对于这句俗语“坟旁长两物,子孙辈辈富”表达的意思,作为后世之人,其实不用去反驳。
古人的“孝”文化是值得传颂的,而且上坟祭祖是千百年的传统文化。
虽然有些俗语比较夸大,但作为理性的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这些俗语,我们更多的是去领悟先祖传递出来的“孝道”之情,这是对先祖的感恩和尊敬,至于“子孙辈辈富”这样的结果,看看就可以了,不用当真,因为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至于坟旁生长出来什么,那是大自然的馈赠,作为后辈,应该在每年特定的时候去对祖坟进行修缮,发现有高达树木存在时,特别是那些根系特别发达的树木,该消除的要直接拔掉,不然会损坏坟堆下的棺木。
还是那句话,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
祭奠先祖是晚辈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缅怀先祖的民俗文化,也是感恩的一种体现。
要想家族兴旺,那就得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去奋斗,这样才会有兴旺发达的可能性。
文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