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汽车销量的榜单,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了猛烈的反击,常年位居销售榜前列,比亚迪纯电动车2022年已经超过了30万辆。
小型车辆有比亚迪的海豚,中型车的销售冠军是特斯拉MODEL3,中大型车辆是比亚迪,还有紧凑型SUV,全都是纯电动汽车。
那么新能源汽车有没有可能全部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内燃机VS电机:一个热效率40%,一个电机效率90%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对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应在40%左右,即便是马自达用上先进的压燃技术,最多也只能做到50%,而电动车的效率却高得很,主流的电机效率达到了90%以上,最高效能可以达到97%,比内燃机的热效应 高了近一倍。
而在日常市区的行驶当中,内燃机通常是处于低效率的工况,热效应不到20%,堵车的情况下连10%都不到,但电机的效率却非常的稳定,几乎是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的,始终处于高效的状态,就单单这一点,内燃机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的。
有人说,不能只算电机的效率,还要把发电、充电、电池放电的损耗综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对比。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石油的开采企业运输、销售也应该纳入计算范围之内,这样算下来,还是电动机比较划算。
电从生产到被利用,能源的利用率达到27%,按照电机90%的效率,最终的能源利用率为24.3%。
锂电池正常情况下可以循环2000到3000次才明显衰减,随便找个500km续航的纯电动车, 理论上可以跑100万到150万千米。
按油车的平均换车寿命来算,没几个私家车能超过50万km。
就算你买的电车上的电池有问题,比亚迪通过检测是可以免费换的。
都算不过来账,电动车可能刚开始买的时候贵一点,但你考虑没考虑到,用个十年八年省下来的油费都可以买一辆新车了,还换什么电池?等于你只花了第一辆车的钱,余下买车的钱都是省下来的油费,划算大发了。
其次,电不是新东西,但发电方式的创新,给了电力第二次生命,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的发电占比越来越高,火力发电的占比会越来越低,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当然是新能源。
实际热效率估算,假设燃料热值100,-火力发电50%=50-传输变电损耗10%=45-充电桩损耗5%=45-2.25=42.75电池损耗5%=42.75-42.75*5%=40.61电控损耗5%=40.61-40.61*5%=38.58电机损耗5%=38.58-38.58*5%=36.65从火电发电,最终到电车驱动的热效率,能达到36.65,左右,真不低了。
也就是说即使用火电,最终能源热值利用率,也是目前内燃机使用一次能源的高峰水平。
效率比较和能耗比较不是一回事,很多版主合在一起说了。
效率要比,都从相同能源起点算起,就是标准煤的热值开始,经过热机后获得的功率。
这样算内燃机45%并不差。
但如果是能耗,要按工况的起始和结束算,也就是用同一段路,用油车跑和电车跑,各自的热值消耗。
这样比时电车优势明显。
因为电车能保持一样的效率水平,而油车效率起伏较大。
之间的差距,就是混动车的空间。
这算法有问题,石化燃料再怎么也是属于一次燃料,他有提炼过程但是没有转化过程,从地下到油箱基本还是石油混合物的分离部分。
而电力确是三次能源,无论是火电核电水电风电,都需要将原始资源第一次转化为电能,然后再将电能二次转化为化学能到电池,再三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个过程的用能量损失是石化的几倍不止!至于说到电机效率,你还是看看动力曲线吧,最高时是静止状态,速度越快,损耗越大,因为电机是线性的单速的,速度上去了,反向电磁电阻加大,电力不仅要对抗风阻,还要对抗电磁阻力,消耗大量的电力。
而发动机却可以通过变速箱在各个速度保持最大扭矩。
所以你看电车上高速就特别费电!而发动机跑高速就特别省油!而原油的企业效率为40%左右,其中10%,我汽油30%,我柴油内燃机热效率按照最高的50%计算,其他的所有损耗都不算的,再高的话,它的能源利用率仅只有20%。
提炼的柴油,煤油,石蜡,沥青,各种附加产品等等全都能用,发电就是靠烧。
现阶段还是直接烧油利用率更高,但是未来最终还是用电。
石油更大的价值是化工,不是炼油。
电力未来核聚变电厂出现后,输电和使用的损耗和浪费不值一提。
而且电能的传输只需要电网建设就能够完成,传输成本非常低,并且低谷期的电能无法重塑,重塑也不能也不用也是浪费,新能源车正好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
综上所述,以单独的内燃机作为驱动方式的车辆,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纯电动机将会成为主流。
以单纯的驾驶体验来说,电动机相比内燃机,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哪怕最好的变速箱,最完美的动力匹配,也无法避免机械部件的动力耦合,平时平顺性和动力响应性永远无法和电机的驱动相提并论,更何况电动车还拥有更低的噪音和更低的能源程度。
只论内燃机和电机没有任何可比性,内燃机还是工业1.0,电机已经到2.0了,差了一个时代了,要不然现在各种机械为啥都用电机,除了移动机械外很少有内燃机了。
现在电动车的最大的劣势是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