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光伏内卷突围:浅谈爱旭组件成本、定价优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350
核心提示:IBC、TBC、HBC三种电池工艺各有特点,各自继承了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共同点在于背面电极的处理,属于增量工艺与设备,激光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经典IBC电池工艺特点:(1)用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PN区;(2)P区N区隔离,分别跟金属电极接触;(3)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主栅;(4)兼容部分PERC工序;(5)高温制程,设备及工艺成熟、成本低。TBC电池工艺特点:(1)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PN区,或掩模和CVD原位掺杂制备背面PN区;(2)PN区与基区之间沉积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3)P区N区隔离,

   

IBC、TBC、HBC三种电池工艺各有特点,各自继承了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共同点在于背面电极的处理,属于增量工艺与设备,激光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经典IBC电池工艺特点:(1)用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PN区;(2)P区N区隔离,分别跟金属电极接触;(3)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主栅;(4)兼容部分PERC工序;(5)高温制程,设备及工艺成熟、成本低。
TBC电池工艺特点:(1)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PN区,或掩模和CVD原位掺杂制备背面PN区;(2)PN区与基区之间沉积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3)P区N区隔离,分别跟金属电极接触;(4)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主栅;(5)兼容部分TOPCon工序;(6)高温制程,工艺接近成熟、成本低。
SunPower和国内尝试量产IBC电池的企业,纷纷向该技术路线转型,诸如隆基推动的HPBC,可能就是一种TBC电池技术的变形。
HBC电池工艺特点:(1)掩模和CVD原位掺杂制备背面PN区;(2)电池正面沉积本征非晶硅钝化层;(3)PN区与基区之间沉积本征非晶硅钝化层;(4)PN区与金属电极之间沉积TCO层;(5)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主栅;(6)兼容HJT设备和工艺;(7)低温制程,工艺接近成熟、成本高。
吸收了非晶硅钝化技术的HBC电池,与HJT电池技术一道,成为新一代最有发展潜力的晶硅电池工艺路线。
爱旭赛能:该电池拥有两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贡献:其一是全背接触技术(All back contact)。
主要包括全背结(All back junction)和背接触(Back contact)两个主要的技术特征。
全背结是指电池结构中的半导体pN结、隧穿结等均分布于电池背面,确保正面无任何结区及栅线遮挡,并采用双重金字塔绒面接收太阳光,类似于光学黑洞,令每一束靠近其表面的光线全被吸收而无任何机会逃逸。
然而,背接触是指位于背面的全面积钝化接触与3D结构的高密度电荷传输线路,确保正负电荷在被有效收集的同时而无显著的复合损失。
赛能数字能源另外一项革命性技术突破就是非银金属化(Silver-free),ABC电池创造性的开发出低成本无银化金属涂布技术,彻底终结贵金属银对晶硅太阳电池金属化的主宰地位,革命性降低晶硅太阳电池非硅制造成本,与此同时提供超过4N的焊接拉力,确保该太阳电池的使用寿命高达40年。
一、珠海爱旭ABC进展和数据1.珠海爱旭6.5GW ABC到底何时投产?根据多个劳务中介和去过现场勘查的朋友透露,公司于10月8日进入5S环节,10月中旬开始投产。
工厂右侧在建太阳能停车场。
看到工厂在冒烟吧?还在质疑没投产的是不是可以客观看待这个事实?陈老板在三季度报交流会上主动披露目前已在投产,明年上半年满产。
满产口径比较保守,正常来说一季度就可以满产,乐观点1月底。
2.ABC量产数据?珠海爱旭今年量产平均效率不低于26.2%(去年口径是25.5%),明年做到26.5%。
目前组件效率最高应该已经超过24%,良率目前不低于95%。
目前看,市场上除ABC外还没有超过24%的组件效率,大多N型组件效率集中在22%至23.2%之间。
组件封装对效率损耗的绝对值范围大概在2%-2.2%,此前ABC宣发口径25.5%电池效率,组件效率为23.5%(损耗为2%),晶科N型25%效率封装后组件效率为22.8%(损耗2.2%)。
如果按照目前26.2%-26.5%的电池转换效率来看,ABC组件的效率大概为24%-24.3%之间,这可以按照11月11日五部委新发布的关于第三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的通知,申报先进技术产品和应用成为示范项目。
对于非硅成本,陈老板没正面回答。
从公告看,投资成本8.3亿元/W,设备投资4.5亿元/W。
设备按8年折旧,比PERC电池单瓦贵接近4分钱,算入非硅成本。
去银可以带来非硅成本单瓦4-5分钱的下降。
本质上,非硅成本不会有大幅增加。
从定增答复公告中推测,非硅成本大概在单瓦0.17元至0.23元之间,算不出准确数。
还是等公司披露或业绩数据推算吧。
perc电池面世初非硅成本差不多0.25元/瓦,现在可以做到0.14元左右,ABC非硅成本有较大下行空间,应该如公司数次交流会给出的口径那般,“可以做到与perc持平甚至更低”。
及时提个醒,非硅成本容易把大家引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中。
抬头看看星空,想想基本逻辑,ABC走的是差异化、高端分布式C端路线,非硅成本影响有限。
3.ABC组件规格对部分产品规格展开列示:二、ABC产品力1.电池片转换效率提升12%-15%、LCOE降低10%-15%。
2.黑组件,外形美观,可以做全覆盖方案。
3.全背结和无银技术,使得组件热斑少、稳定性强、安全性高。
4.联合HW储能电池和逆变器,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具备品牌效应。
5.提供系统和APP,可视化操作,量化数据并实时跟踪。
6.组件自带智能调节器,安装、检测、更换方便,后续运维费用几乎为零。
比较关心一点,全背结和无银技术未来能够为abc带来多大空间的场景化应用?这可能是比较大的预期差,暂时缺乏想象力。
三、产品构成和定价1.产品构成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组件、智能储能系统、智能控制器(逆变器)和系统APP。
细分的话,主要是组件、美化件(按需提供)、智能调节器、储能系统、逆变器和控制单元、辅材等。
充电桩是可选项。
组件和美化件由赛能提供,智能调节器、储能系统、逆变器、系统APP由HW提供,辅材由赛能采购提供。
智能调节器是每块组件跟一个,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检修组件比较方便,和hpbc发布会说的是一个玩意。
HW预计会于23年3月份对光伏家庭绿电解决方案召开产品发布会,其中核心组件、配电箱、支架均由赛能提供。
值得期待。
测绘、设计、安装由赛能负责,售后质保由赛能和HW一同负责。
2.美化件美化件是非标准化、不发电的器件,如下图“标准非标组件”。
美化件仅供全覆盖方案(下图右)中使用,价格昂贵,需要先测绘再生产切割。
以200平方20kW举例,美化件的价格差不多2至5万元不等,这是额外增加的费用,没算在具体报价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美化件暂时并不具备发电功能,因为造价昂贵,推广期间并未生产发电的非标组件。
单独说美化件,是为了吐槽。
这个非标准化器件,出货慢,价格贵,个人看法稍显鸡肋,会影响整体标准化产品的出货和落地速度。
所幸不是强制标配。
3.产品模式国内模式:HW和赛能深度捆绑、业务协同形成解决方案,共同定价,面向市场。
产品销售由HW经销商和赛能各自拓展市场和渠道,客户签约直接签向赛能或HW授权经销商。
赛能是爱旭最大代理商和经销商,也是安装服务商(旗下公司)。
HW和赛能各自提供产品物料,赛能贡献新技术,HW贡献品牌,形成差异化的高端分布式C端市场产品,由各自经销商进行销售,并提取销售佣金。
产品推广前期,用的是HW FusionSolar APP(如下图:APP内置2021年非ABC的示范项目),而非赛能自己研发的系统。
赛能有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意思,利用HW超强品牌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赛能和HW的合作模式以及收益分成机制,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但很难拿到信息。
从目前模式进行猜测,ABC嫁接HW储能和系统形成产品,输出HW品牌走高端产品路线,赛能负责测绘、设计和安装,那么HW将分走不少利润。
从商业模式和本质逻辑看,赛能和HW都不是“非你莫属”,你有技术我有品牌,可以强强联合,那赛能可以把组件出货价定高并收回全部利润,HW也可以利用产品力把储能价格定高并收回高额利润。
如果赛能和HW仅是各自从对方采购物料组装产品然后各自凭借渠道销售,那么就会形成竞争关系,应该不是这样的模式。
国外模式: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与国内不一样。
欧洲市场是强经销商模式,产品物料配置的话语权可能在经销商手中。
因此,赛能在欧洲铺渠道的同时,HW并非是唯一合作伙伴,储能用谁家的,可能由当地经销商决定。
那么,解决方案在欧洲落地的方式,有可能是欧洲经销商采购赛能组件然后自行选择储能对客户进行安装。
4.产品定价产品由赛能和HW共同研发、共同定价。
全国价格统一。
下图是ABC解决方案产品定价:产品定位较高,品牌较好,售价较高。
在推广期间。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产品售价包括了组件价格、辅材价格、储能系统价格、服务费(运输、测绘、安装和5年内每年一次的上门检测)、销售提成等。
下图是华为本身的解决方案报价,智能组件并非ABC,而是采购隆基和晶澳等perc组件。
之所以称为智能组件,是因为每个组件附带了一个智能调节器。
从两个解决方案报价进行比较和推算,ABC组件的售价在3.5元至4.5元/W之间,我们按4元/W为参考。
以HW某经销商对ABC的报价来看,20kW组件的价格为8万,恰好也是4元/W。
以20kW+15kWh套餐配置为例(如上图,售价289999元),我们以市场售价对产品构成进行价格拆解(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