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到协鑫集团,为什么“风光”巨头都在卖电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10
核心提示:记者 | 江帆编辑 | 新能源行业掀起了一股电站资产出售潮。中国第一、第二大风机制造商,以及最大的民企光伏运营商均于近期出售了电站资产。各家出售资产的背后逻辑,并不完全相同。日前,金风科技(002202.SZ)将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持有的德州润津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德州润津)100%股权,以9.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国开新能源。德州润津主营风力发电项目开发业务,旗下拥有夏津一、二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00MW,其中一期项目于2016年底并网,目前已完成工程概算审计;二期项目于

   

记者 | 江帆编辑 | 新能源行业掀起了一股电站资产出售潮。
中国第一、第二大风机制造商,以及最大的民企光伏运营商均于近期出售了电站资产。
各家出售资产的背后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日前,金风科技(002202.SZ)将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持有的德州润津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德州润津)100%股权,以9.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国开新能源。
德州润津主营风力发电项目开发业务,旗下拥有夏津一、二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00MW,其中一期项目于2016年底并网,目前已完成工程概算审计;二期项目于今年1月竣工,目前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果正在公示中。
截至2月28日,德州润津资产总额16.1亿元,负债总额11.8亿元,净资产为4.3亿元。
金风科技称,本次股转可实现溢价约6.37亿元,“可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根据交易方案,双方拟于今年6月完成资产交割确认。
针对转让的具体原因,金风科技公告称,“股权转让为北京天润正常业务内容”。
界面新闻就上述交易的相关问题采访金风科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不便就此事发表评论”。
北京天润是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累计核准装机逾10GW,累计并网装机5.2GW,跻身国内排名前十主流风电开发运营商行列,非央企第一名。
一位资深风电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金风科技选择在此时出售风电场,和风机厂商确认收入时间节点有关。
一般而言,所中标的需在来年执行。
“2018年,风机价格下降得尤为明显,风机销售的毛利很低,量大但利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现在的风机利润不足以提升其每股收益及每股净利润,因此,需要其他的手段来补充利润。
”该人士称。
这在金风科技一季度的财报中已有体现。
其风机销量增长,但因销售价格下滑,毛利率承压。
一季度,金风科技营收同比增长39.8%至54亿元;总毛利率为26.2%,同比下滑9.5个百分点。
上述人士指出,所有风电公司都会规划每年平稳增长的利润。
“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利润增长来自风机销售的主业,若出现毛利或规模下降的意外情况,才会通过出售电站资产来补足。
”她表示。
另一方面,该人士指出,金风科技并不希望自己的电站规模越来越大,而是保持一个总控的体量。
“每年有新增的开发,那么部分存量的项目就可以转换掉。
”她说。
这些说法也在金风科技内部员工处得到证实。
一不愿具名的金风科技内部员工对界面新闻称:“现阶段,机组销售的利润远没有电站开发高。
”他表示,金风科技每年都有正常的风电场出表,这是公司的战略选择,“不可能一直做风电场的资产规模扩张,毕竟负债率较高,需要降一降。
”截至2018年底,金风科技并网的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4.7GW,在建的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为1.5GW。
卖风电资产的还有国内第二大风机制造商远景能源
5月28日,远景能源宣布将旗下远景汇力100%的股权以1.9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天能重工(300569.SH)。
该交易标的拥有并运营长子石哲99MW风电电站。
此前,远景能源公布了将在今年剥离部分业务的计划,以实现杠杆率的降低。
该方案包括出售总计300MW的国内风电场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
同样的电站出售也发生在光伏行业。
6月4日,国内最大新能源民企协鑫集团宣布,将出任旗下主营光伏电站开发的上市平台——协鑫新能源(00451.HK)的控股权,由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接手。
在补贴拖欠、重资产以及高负债的拖累下,光伏行业中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放弃电站业务这一现金“奶牛”,拱手相让于国企。
协鑫新能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运营商,在民企中持有最多的光伏电站资产。
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国内外总装机容量约7.3GW,在全球持有211座电站。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协鑫的“放手”有被迫的成分。
他认为,目前运营重资产的电站,对民企很难。
因为融资成本高、补贴拖欠严重、地方秋后算账等带来的压力,不是民企能承受的。
“资本和重资产只能交给国企。
” 该人士说。
除了协鑫新能源外,国内第二大光伏电站民营运营商晶科电力,也在为脱手电站资产做准备。
今年4月,冲刺IPO的晶科电力在发行文件中表示,将延伸开展光伏电站转让业务,自主开发及建设完光伏电站后,将转让给购买方。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晶科能源,纽交所代码:JKS)副总裁钱晶此前对界面新闻称,该公司也受到了国家补贴拖欠的压力。
“但目前还没有剥离电站业务的考虑,”她表示,晶科电力的最终方向是清洁能源发电和能源服务,如果出售资产,一定是出于资产重组和优化的考虑。
目前,晶科电力国内并网光伏电站3.2GW,并网时间主要集中于2015-2018年。
自去年“531”光伏新政发布后,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呈爆发性增长。
据《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统计,新政发布后半年时间内,国内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容量和金额超过2015-2017年三年总和,分别达约1.3GW、89.27亿元。
通常而言,企业开发电站后有两个选择:一是长期持有,靠发电收入细水长流;二是短期变现,当期有一个较大的利润回报。
选择哪种方式,这取决于各家企业自己的决策。
上述资深风电人士指出,远景能源和协鑫集团出售电站背后的逻辑较为相似,两者都属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公司。
虽然电站项目的回收率很好,但回收期很长,一般为六到八年。
“远景收购电池业务后现金吃紧,因此宁可现在就出手。
”该人士称。
“从大环境看,毛利下降和补贴退坡的压力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企业开发电站所需的项目出资一般都和银行二八、三七配比,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
因此,企业具有偿债义务,过了宽限期需还本付息,也面临较大压力。
在上述金风科技内部员工看来,风电、光伏行业出售电站的背后原因完全不一样。
他认为,风机厂商卖资产是短期的经营行为,为毛利降低的短期阵痛;光伏企业卖资产则是长期的战略转型选择。
“风电行业中,国有资本参与度非常高,差钱的真不多。
光伏不一样,民营资本的高度参与导致抗政策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
”他说。
对于远景能源的资产出售,他表示,相信长期持有风电场不是远景的战略选择,特殊时期平滑业绩能够理解。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