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几百年前人类所需的动力还来自于风、水流、人力随着煤炭和天然气的发现我们学会了自己制造动力让蒸汽机运转,让汽车飞驰进而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然而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约束让人类意识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拥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动力澎湃》今晚21:30播出第二集《绿色的脉动》本集将以“绿色的脉动”为题聚焦中国正在构建的绿色能源体从水电、风电、光伏、光热、核电五个角度切入讲述中国工程师用智慧和努力帮助我们看见绿色未来的故事01 日均浇筑6000立方米混凝土的大坝 从500米的高空俯瞰,给你惊险刺激的视觉体验这座建在高山峡谷间的工程奇观就是全球在建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白鹤滩31个坝段的建设需要缆索运送8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为了跨江建大坝工程师们每天开工前在空中穿行1000米对索道进行检修大坝建设只是建设水电枢纽工程的第一步,要想将自然赠予我们的清洁能源转化成强大的电能,还必须制造出性能强悍的水力发电装备。
02 中国制造的水电巨无霸 运转一小时就可以满足一个家庭250年的用电需求白鹤滩的地下厂房里坐落着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轮的作用是将水能捕获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电能这次,中国工程师挑战了新的世界纪录制造一台「零配重的转轮」他们是怎么突破制造极限的?20年的时间,中国把水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从三十万千瓦提升至百万千瓦,世界第一。
2022年,当白鹤滩这座仅次于三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建设完成,它将连接上游的乌东德,下游的溪洛渡、向家坝,组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清洁能源走廊,每年发电接近2000亿度,足以满足上海市一年的用电。
03 这个大家伙在山地常见 如今将它放到在海面上,捕获更强悍自然力量过去十五年中国先后建成了多座大型海上风电场总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重量高达226.6吨,直径185米的叶轮相当于三台波音747并排的宽度安装必须依靠“风和号”这是一艘12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吊高130米,亚洲第一海风呼啸,安装会顺利进行吗?过去十年,从轴承、塔筒,到发电机、叶片,中国的风机制造产业链经历了一次全面升级。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生产国,但是开发风电的脚步还在继续加速,从海洋到陆地,从草原到山地,一座座风场陆续建成。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向全世界作出重大承诺——203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加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太阳能发电也将跑出加速度。
04 这块黑色的电池片 使人类拥有了像植物一样获取光照的能力太阳能电池板这种装置随处可见它既能融入自然也能成为现代城市的标配它能像植物一样获取光照产生的电能可供人类使用对一片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来说硅是最为重要的材料而它的纯度直接影响着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封炉,通电,加热炉内的温度稳定在1000到1080℃之间直径1厘米的硅芯蜕变成17倍大小的硅棒重量增加125公斤,价值翻100倍然而制成一片可以真正用来发电的光伏电池还需要经历各种环节仅仅十多年前,中国还无法自己生产高纯度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电池也主要出口供国外使用,如今,完备的产业链,让中国拥有了光伏电池世界第一的产能。
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国再次领先世界。
然而,中国人把光照变成能源的方式不止这一种。
05 上万面镜子同时反射阳光 能产生多少热量?淖毛湖中国西部的一个边陲小镇这里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阳光充足这座电站的建成就是为了利用起这里丰沛的光热资源数万面的镜子可以把阳光反射到181米高的塔顶集热器充分吸收热量后温度超过560℃然而戈壁之中,镜面被风沙“洗礼”工程师们如何保证镜面反射率?到2021年,这里的定日镜数目将达到14500面,它们追随着太阳转动,每年可以贡献两亿多度的清洁电能。
06 人类距离用电自由 还差一个“人造太阳”的距离人类对于太阳光和热的追求已经走向极致作为一切能量之源太阳的内部每秒钟会有6亿吨氢聚合产生5.95亿吨氦在这个过程中缺失的500万吨质量转化为能量等同于十亿个万吨级的氢弹为了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人类所需的能量科学家设想,我们能否制造一个太阳?然而,核聚变反应温度超过一亿摄氏度科学家们如何控制这样的反应呢?核聚变如此危险,为什么人类还要试图掌握它?中国人的计划是建造一座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真正地将可控核聚变产生的热量利用起来发电。
到那时,人造太阳产生的近乎无限的清洁能量,将会最终解决能源与环境的平衡,带我们进入一个绿色发展的未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工业纪录片《动力澎湃》5月17日至22日每晚21:30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重磅播出!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编辑 孙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