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电费每月大约50元左右,一年600元;屋顶上装了14块太阳能光伏板,每块每年补贴4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的电费基本就不用自掏腰包了!”不久前,60岁的宫建国扳着手指,笑着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宫建国住在崇明岛西部的新安村514号,他家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安装的,这是崇明在农村地区推广清洁能源、探索打造零碳社区的新举措。
在新安村,目前共有5户符合条件的农户在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百姓把屋顶“租”出去拿补贴,产生的电能除了“自发自用”,还能“余电上网”。
当前,崇明正在大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地区发展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崇明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农村地区用电负荷相对较小,潜在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在满足农村需求后仍可有盈余。
在此背景下,去年4月,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与崇明当地镇政府签订协议,探索应用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储能及燃料电池事业部项目经理王敬红告诉记者,农村地区处于末端电网,容易出现“三相不平衡”(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部分供电区距并网点较远,途中有河道等阻隔,采用并网系统、铺设电缆难度高,充电桩等公共设施往往也比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电站集团的项目采取了“并网”和“离网”两种方式:并网系统的余电可以上网,国家电网为配合余电上网还对相关区域的末端电网、变电器等进行了改造;离网系统主要由光伏和小型风机等组成,不上电网,自给自足,用电时可灵活组合。
同时,项目增加了储能电池系统,让光伏功率更平滑,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能质量。
“谁家屋顶装光伏板、谁家不装,我们以村民自愿为主,而且安装光伏板有一定条件,并非所有屋顶都能安装。
”王敬红告诉记者,光伏板每块面积约2平方米、重约8千克,一般每户人家屋顶要安装20块左右。
由于光伏板有一定的面积和重量,因此只能装在面积较大、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屋顶上,木结构的屋顶无法安装,而且只能装在向南面。
去年10月,宫建国等5户村民家屋顶上的光伏板全部安装完毕,去年12月并网调试完毕,之后移交给了崇明当地一家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运行。
目前,该项目中并网系统安装有270kWp晶硅光伏、6kWp薄膜光伏,离网系统安装有16.5kWp晶硅光伏、3kWp薄膜光伏等。
所谓“kWp”即“1000W峰值功率”,表示只有在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其功率输出。
这张微电网分为三层架构,一是晶硅光伏等组成的发电层;二是配电层,增加了储能电池系统,保证电网稳定运行;三是用电层,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管控用电端的照明系统、充电桩等公共设施。
项目工程师方远告诉记者,该项目中的并、离网系统采用统一的能量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控运行状态、设备故障报警、电量功率统计等功能,通过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或者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微电网的运行情况。
在新安村一栋名为“电气苑”的小楼里,记者看到了这张微电网的“智慧大脑”:在一个大屏幕上,这套智慧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天数、累计发电量、三相不平衡度等指标清晰列明,一目了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三个指标:“累计二氧化碳减排量29138千克,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0千克,相当于种植54棵树”。
王敬红告诉记者,这套系统能促进乡村推广清洁能源,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通过在屋顶上装太阳能光伏板等方式,让村民不仅是电力的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
”栏目主编:黄勇娣 文字编辑:黄勇娣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