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0%。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
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3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4小时。
其中,火电247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18小时;核电434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92小时;风电1304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68小时。
随着机组大型化速度趋缓和海上风电需求起量,预计2023年国内风机(不含塔筒)的市场规模较2022年同比增长34%,塔筒和风机基础环节用量规模较2022年同比增长56%,海缆环节产值较2022年同比增长175%,即2023年国内风电行业产值规模有望重回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技术进步、竞争激烈、商业模式变化,多方因素共同拉低整机价格。
其中,快速技术进步是风机价格自2021年初至今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
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之外,整机价格下降还有多方原因共同作用。
比如,下游整机等设备的招标采购过程中,报价仍然是中标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行业投标方则不断以低价报价来获取订单;“双碳”规划提出后,在拓展了风电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市场参与者更有诉求在行业中获取更好发展前景,进而通过短期盈利换取市场份额;受到风机大型化后带来的风机交付台数在2021—2022年呈现下降,整机厂在订单上的诉求更加强烈,以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维持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风机整机企业除了设备制造外,也纷纷将电站业务作为重要的盈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