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风,戴着“亭子”帽子的发电轮,里面的风叶开始旋转,发电轮底部还有发电机和电瓶,把风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大伙儿也许会觉得这是哪个工厂的高端发电产品,但其实不然:这是商洛62岁退休老师刘勇的个人发明。
刘勇是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何塬村人,他在村里可是个“名人”,因为他爱摆弄发明。
前年退休后,他更是一门心思钻研自己的发明,这不发明出了“风波发电轮”。
4月22日上午,在刘勇家里一间屋里,到处能看见木马、木凳、推车等发明。
但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屋子正中央的“风波发电轮”,它头戴一座“亭子”,周身有16个导流片,里面是每层32个叶片一共5层,在发电轮底部,是发电机和电瓶。
刘勇找来一只靠轮子行走的“木鸭子”,木鸭子里还有个风扇,风扇对着发电轮送风,很快发电轮的5层共计160个叶片开始旋转,并且越来越快,没一会儿,发电轮底部的灯也亮了,刘勇说,那是发电了!刘勇介绍他的发电轮说,头戴的“亭子”是为了保护预防的,尤其在雨雪天;导流片是为了更好地接风送风;而叶片是为了尽可能地利用风速;底部的发电机电瓶则用来转化能量计储存。
“我毕业了,就喜欢这个。
”刘勇说,因为他的喜欢,他儿子也喜欢研究发明,儿子也是个老师,和他还挺像。
村里经常有人打趣说,他和儿子是上阵父子兵,干啥都一样。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刘勇的风波发电轮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刘勇说他希望这个发明,能在海洋、草原、高山等风多的地方好好利用,因为风能无污染,对环境保护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