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下电网消纳难题的重要途径,装机需求大且发展空间广阔。
伴随储能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储能盈利模式有望进一步完善;上游的供需结构的改善,或推动系统成本的下降。
重视23年储能需求可能超预期带来的行业投资机会,重点推荐电力设备转型的储能系统集成商:电力设备主业稳健且与新能源强相关,具备系统集成及并网的技术优势,储能客户与电力设备主业客户渠道部分重合。
推荐科华数据、金盘科技、上能电气、新风光。
电网消纳压力凸显,政策仍是主要动力。
新能源由于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大规模接入将使电力系统承压,迫切需要额外工具维持电网稳定,储能应运而生。
相较而言,在综合考虑远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当下短期调峰的迫切需求下,新型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的建设更具前景。
由于目前盈利能力尚不突出,国内大储建设的最大驱动力仍是政策端的推动,而不是市场盈利驱动。
行业持续高景气,新型技术层出不穷。
国内大储发展迅猛,装机容量快速增加,展望未来,新增储能装机规模预计保持快速攀升。
储能企业乘风加快产能布局,电芯产能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系统集成成为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商业模式方面,以共享储能模式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成为国内大储主要发展方向。
在储能技术方面,我们认为锂离子电池储能将是国内大储的主要载体;对于系统集成方式,目前集中式储能应用最广,交流侧多分支并联技术未来潜力巨大。
盈利模式日渐完善,供需结构有望边际改善。
目前国内储能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