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经络曲池穴属大肠经。
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
“曲”,意为屈曲,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又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
曲池穴主治①主治病症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癫狂等等。
配合谷穴、外关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具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配合谷、血海、三阴交穴——具有扶正解毒作用。
平稳血压曲池穴的作用很多,最方便的用途还是降血压。
当血压骤升时,可通过按曲池穴来放松神经系统,使呼吸逐渐均匀,心气平和,血压便可逐渐恢复正常。
平时也可通过按压此穴来平稳血压,达到预防高血压的效果。
在高血压发作的高峰期,即每天早6~10点、下午3~5点这两个时段,将右手手掌摊开,左臂微微弯曲,用右手的掌侧敲打左手的手肘处,也就是曲池穴所在的位置,重复多次,便可保持血压平稳。
治疗湿疹,快速击退瘙痒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中医认为,皮肤湿疹病症,多由于湿热之邪郁结在肌肤所致;若湿疹瘙痒无定时,多兼夹风邪。
故取曲池穴,清理体内湿热,兼可疏散风邪,而达到止痒护肤的功效。
过敏性鼻炎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治疗鼻、咽喉部位的病症,而过敏性鼻炎为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掐按曲池穴可刺激经络穴位,尽快使体内气血畅通,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去痘痘痘痘的产生大多跟体内的虚热痰湿有关,由于大肠经的湿浊之气都汇集在曲池穴,因此可考虑从曲池穴入手。
中医经络学有句名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脸上长痘痘了,可以按揉一下自己的手臂上的曲池穴,假如有酸痛状,就多揉几分钟,等到湿浊之气被揉化开了,脸上的痘痘也就自然不见了。
治疗五官疾患此穴不但疏散表热,还可清解里热,具有清泻热毒、通经止痛之功,治疗阳明积热所致的头痛、齿痛、目痛等五官疾患。
调理大肠类疾病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治疗湿、热、气、血壅滞大肠,肠腑传导失职的腹胀、腹痛、吐泻、痢疾、便秘、肠痈及阳明郁热的乳痈等。
②现代运用用指柔法,将拇指指腹点按于曲池穴上,其余四指抓住肘关节固定,按揉力度以酸痛感可耐受为宜,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日可多按数次。
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按揉曲池穴也可以起到缓解手臂酸痛的效果。
经常拍打或者艾灸曲池穴,不仅可以祛老人斑、还可降血压、缓解便秘、防治各种皮肤病,好处实在太多了!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曲池穴位置及快速取穴①位置: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②快速取穴:曲池穴位于手肘处,屈肘90°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若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端处。
调理手法①针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
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②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③按摩用大拇指弹拨曲池穴,可防治肩臂肘疼痛。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3分钟。
)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穴位都是历代中医通过实践寻找出来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只要用好用对,就是最安全、最实用的养生保健妙药。
小药郎会一直陪着你学习中医,医路有你们相伴,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