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1月6日,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弥勒将持续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全力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
近日,三峡能源云南弥勒西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弥勒西风电场)传来好消息,经过近8个月的紧张施工,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弥勒西风电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目前国内山地风电单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工程,被列入《云南省2022年度“重中之重”项目清单》。
弥勒西风电场,涉及弥勒6乡镇,西南目前使用最大机型弥勒西风电场由三峡新能源发电(弥勒)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于2022年4月25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总装机容量550兆瓦。
2022年12月29日,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圆满达到项目预期建设目标。
项目选址,在弥勒6个乡镇的山梁上弥勒西风电场位于弥勒市西部山区,共安装88台风电机组,其中20台5.0兆瓦、8台6.0兆瓦、60台6.7兆瓦机型,88台风力发电机组应势而建,迎风而立,矗立在西一镇、西二镇、五山乡、虹溪镇、巡检司镇、朋普镇一带的山梁上。
场址南北长约70千米,东西宽3~15千米,场址高程在1750米~2150米之间,场址中心距离弥勒市直线距离约30千米。
项目分为基洛山和竹园西2个片区,分别新建1座升压站根据场区地形、交通条件和风机布置情况,弥勒西风电场项目分为基洛山(涉及西一镇、西二镇、五山乡)和竹园西(涉及五山乡、巡检镇、虹溪镇、朋普镇)两个片区。
基洛山片区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以一回110千伏线路送出容量100兆瓦接入110千伏弥勒市茶花山变电站。
竹园西片区新建1座220千伏升压站,在竹园西升压站汇集,以1回220千伏线路送出450兆瓦容量接入220千伏朋普变电站。
项目施工难度大,西南地区首个采用6.7兆瓦大型陆上风电场机型自2022年4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弥勒西项目面临场区作业面广、建设工期紧、构件吊装难、转运线路长等诸多挑战,在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团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及各项政策要求,认真分析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与各参建单位勠力同心、攻坚克难,顺利推进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项目拥有3个转运堆场,5条对外运输道路。
△ 位于弥勒城边的设备转运堆场大件运输数量多,运输路线与市区、国道、乡道交叉重叠较多,道路状况复杂,设备转运距离最长140千米。
△ 动画加速1000倍国内首个采用6.7兆瓦机型的山地风电场项目,风机叶轮直径191米,轮毂高度110/120米。
采用叶轮整体吊装。
△ 动画加速4000倍项目建设高峰期投入900吨以上大型履带式吊车8台,其他辅助吊车36台,土石方机械设备259台、施工人员1345人。
弥勒西风电场: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弥勒西风电场总投资约35亿元,有力的拉动了云南省红河州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当地设备和材料的供应,促进了红河州经济发展。
环境效益弥勒西风电场始终坚持适宜区域、适度发展,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坚决避让“三区三线”,确保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名词解释:“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将提供约14亿千瓦时发电量,有利于保障云南省能源安全供给,为红河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6.94万吨,每年可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废气、烟尘等排放约126万吨,环境效益明显。
其中,减少二氧化硫242.27吨,二氧化碳125.98 万吨,氮氧化合物271.05吨,烟尘48.45吨。
社会效益依托风电场建设,新建及改造100km乡村道路,极大程度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惠及一方人民。
下一步,项目建设团队将继续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细化建设任务、加快建设速度,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取得全容量并网“战役”的阶段性胜利,用实际行动助力西南地区能源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编/杨锐 责编/刘勇值班编辑/孔德云编辑排版/邱少瑞综合/“中国三峡能源”微信公众号供稿/弥勒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