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创维董事局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提出了“一三三四”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是指五年后要实现千亿营收。
时至今日四年已过,创维集团营收规模刚刚突破500亿元大关,当初的千亿营收目标仅达成一半。
按照此前创维“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除了在黑电领域通过高端化布局,保持业内品牌地位外,另一翼则是通过发展白电来撑起整体营收。
但经过多年运营,创维白电业务始终未能进入行业一线阵营,营收上也未能帮到主业。
2021年智能电器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只有3.7%。
所以过去四年里,创维一方面继续坚持发展白电业务,另一方面也在积极破圈。
光伏、汽车处处可见创维的影子。
近期,创维又申请注册了电子烟商标,国际分类为烟草烟具,再加上此前创维健康对外发布的ID设计师等招聘信息中特别强调“有电子烟相关经验者可优先录取”,使创维入局电子烟业务浮出水面。
从光伏到汽车,再到现在的电子烟,外界对于创维跨界进行多元化发展大多表示不解。
创维为何会选择进入这三个赛道?创维在光伏、汽车、电子烟的布局,又胜算几何?风口一个不落在多元化这方面,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像创维这样,激进中满是保守。
2020年1月,创维正式开始跨行发展业务,成立深圳创维光伏科技。
按照自身的规划,早期从最贴近终端下沉市场的分布式光伏,和创维熟悉的客户端零售领域入手,以户用光伏开端,之后再逐步开拓工商业光伏、用电侧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等业务。
细究来看,创维本身并不涉及光伏设备制造,主要采取融资租赁模式,由业主与创维光伏合作的金融公司签署融资租赁协议。
租赁期内用户分期向金融公司支付租金,期满后,光伏电站归属业主所有。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创维之所以选择进入光伏领域并且采用这种业务模式,颇有以小博大之意。
因为在政策风口带动下,光伏已经成为一个确定性万亿市场,并且分布式光伏在用能侧与家电相通,两者都涉及大规模制造、大规模零售、大规模服务。
创维作为老牌家电企业,在品牌信誉和渠道方面相比同行,存在一定优势。
另外,与创维光伏合作的金融公司为华夏金融租赁,是华夏银行股份的控股子公司,而华夏银行的股东涉及国家电网方面。
这也成为创维光伏业务的一大卖点。
最关键的是,在整个业务闭环中,光伏电站发电产生的收益,一部分成为租金,支付给华夏金融。
华夏金融赚取租金和利息,业主赚取发电剩余收益。
而创维赚取的是电站销售收入和长期运维服务收入,以此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同样的操盘手法,在汽车业务上也可见一斑。
2021年3月,开沃集团与创维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正式获得带有“创维”及“Skyworth”的11个商标的转让。
商标转让完成后,“创维汽车”成为开沃旗下的智能汽车品牌,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其旗下唯一车型天美ET5也升级为创维EV6。
也就是说,创维的“造车”只是将自有商标转让给开沃,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跨界”。
在与创维内部人员沟通时其也表示,“创维汽车,不属于创维集团的业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天美汽车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早在2010年就布下的“棋子”。
彼时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开沃集团,随后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并且在2017年进入乘用车市场,一年后推出首款车型天美ET5。
所以,有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称,“虽然创维汽车还未并入创维集团,但如果创维汽车能够成功上市,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创维集团发展,并且因为创始人的关系,创维汽车被并入创维集团也十分容易。
”再看电子烟,创维最早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半年前。
2021年12月,创维健康成立,许可经营的项目包括电子烟批发零售等,且其引入的第二大股东质赢科技主营业务正是电子烟。
今年3月初,创维健康开始大规模招聘电子烟产业人才,涉及ID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外贸业务经理等方面的岗位,后来又开始进行电子烟商标申请。
虽然还未官宣,但创维开拓电子烟业务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电子烟行业分析师王鹏表示,“电子烟是一个公认的闷声发大财的行业,毛利率可达到50%,而且市场空间巨大。
创维做电子烟可以发挥自己在电子部件以及渠道上的优势,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获得可观利润。
”纵观创维近两年的多元化战略,从光伏到汽车再到现在的电子烟,选择的均是高成长赛道,但其在投入力度上却十分保守。
而其背后的原因除了资金流欠缺外,也与其彩电主业的动荡脱不开关系。
2.主业风雨欲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以后国内彩电行业的整体销售规模开始呈现下降态势,2020年国内彩电销量同比下降9.1%,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13%。
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再加上其他智能硬件平台对用户时长的侵占,整个彩电行业消费需求低迷,热度急速下降。
而对于创维而言,彩电、数字机顶盒都是其强有力的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