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海上风电 » 正文

风场建设:海上风电一体化综合技术助力海上风机基础导管架成功安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2   来源:海上风电网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182
核心提示:风场建设:海上风电一体化综合技术助力海上风机基础导管架成功安装!

点击上方,轻松关注!!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南侧、海陵岛东南侧海域,场址涉海面积约83km2,外围风机包络海域面积约为61.2km2水深在22m~31m之间,距离陆地最近距离约19.5km。项目规划装机总容量为400MW,布置单机容量为5.5MW的风电机组73台(其中一台限发4MW),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和陆上集控中心。

工程桩沉桩

  近日,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经理部顺利完成该项目首套风机基础导管架吊装。该导管架总重超9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最重的海上风机基础导管架。风机基础导管架是海上风机塔筒与水下桩基的连接段,由导管架主体结构和过渡段组成。首套风机基础导管架安装于本工程风电场3号机位,该机位采用“四桩导管架式”风机基础结构型式。本工程导管架安装采用的水下对位、水下灌浆等技术均是国内海上风电施工的首次尝试。首套风机基础导管架的成功安装,既是该项目的重大节点,也是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真实检验。


  导管架出运

  导管架出运装船

导管架海上安装

  工程桩可打性分析、工程桩水下高应变检测与风机及海上升压站基础监测由上海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对于海上风电领域来说,该项目是国内首例深海海上风电项目水下检测项目。风机基础采用四桩导管架(先桩法)的结构形式,风机基础按边长22m的正方形布置4根桩基,平均入土深度约73m。钢管桩外径2400mm、壁厚60mm~35mm之间,由于桩顶标高在水下,需进行水下高应变测试,此项目也是国内首例海上风电项目水下高应变检测通过沉桩可打性与现场实际水下高应变测试分析,采用IHC S-800液压锤可以较为顺利将钢管桩沉至预定标高。水下沉桩,为了减小水阻力对液压锤锤击效率的影响,通过技术措施对液压锤增加配重,提高了打桩效率,提高了施工进度,为打桩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珍贵的测试数据,为后续其他机位的沉桩施工具有指导意义。风机及海上升压站基础监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现阶段正在进行海上升压站下部支撑与上部组块传感器的安装埋设工作。

灌浆作业

  本项目风机基础导管架是海上风机塔筒与水下钢管桩的连接段,由导管架主体结构和过渡段构成。其中导管架支腿与钢管桩之间的环形空间通过水下灌浆采用高强灌浆连接,灌浆连接质量是决定风机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节点。中交港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专业化灌浆施工整体解决方案实施该风电场首批18台风机导管架及升压站导管架灌浆施工。2019年4月12日凌晨中交港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首台导管架灌浆施工。在海上风电领域,国内首次成功完成30米水深风机基础导管架水下灌浆,是国产优固特品牌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深水导管架水下灌浆技术是“双40(40米水深、40千米离岸距离)环境条件下海上风电建设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国产化技术推广,打破国外垄断,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降低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对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有重大意义!

  (来源: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展示平台搭建。 论坛、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网站宣传、杂志推广、微信公众号及各类线下活动等。诚邀合作单位,有意向的单位请联系我们。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