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不光有挖掘机!风电已进入跨越式发展,挤进国内前五...说起三一大家都知道是挖掘机龙头,但事实上,三一除了旗下除了有三一重工外,还在可再生能源、住宅产业化、工业物联网、环保等业务齐头并进。
除此之外“三一系”还进军金融业,先后了创办三一汽车金融、三一投资,三湘银行、久隆财险等。
现如今继三一重工、三一国际(港股)后,三一背后的大老板梁稳根又迎来了第三个上市平台。
三一重能与其他同业最大不同就是一直实行所有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产,之前还连续亏损,2017、2018年分别亏损2.5亿、3.38亿,随着平价上网临近,2019年公司扭亏为盈,凭借着低价策略三一重能中标份额提升明显,到2021陆上风机甚至低于2000元/kW,相比2020年几乎腰斩,不过也是赶上政策红利三一重能终于在2021年冲进了陆上风电前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那么三一重能究竟质地如何?其与前面在科创上市的风机整机厂商电气风电究竟谁更有潜力?且看海豚今日为你深度剖析!陆上风电已从平价走向低价!海风继2021年抢装潮后未来仍是蓝海市场2022 年初, 我国对于沙漠、戈壁、荒原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支持加码,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受风电补贴政策影响2019年下半年以来形成了风电抢装潮,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分别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出现了装机高峰。
我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全球占比51%。
我国风电发电量占比已从2016年的4%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8%。
2021年我国新增并网装机47.57GW,同比下降33.6%,其中陆上风电30.67GW,同比下降55.3%;海上风电16.9GW,同比大增452%。
截止2021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28.5GW,其中陆上风电302GW,海上风电26.4GW。
大容量、长叶片、高塔架为风电降低度假成本的主要手段。
2021 年是陆上风电平价元年,并逐步由平价走向低价,与此同时我国“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弃风限电”现象得到大幅缓解,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仅为为16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已达97%。
2021年后平价大基地项目、分散式 风电项目以及部分特高压配套项目将成为陆上风电增长点。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在役风电机组超 14 万台,其中兆瓦级以下风电机组规模约 1.1万多台,2025 年以后,我国陆上风电市预计将进入换机潮初期,新老机组更新换代 催生全新市场需求。
海上风电市场相较于陆上风电发展较晚,还属于蓝海市场,预计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将超58%,远超陆上装机速度。
随着海上风电整机报价的走低,海上风电投资成本逐渐下降,海上风电逐渐向规模化、连片开发、深远海发展,2022年以来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九省均陆续发布了海上风电规划,合计装机规划71.5GW风机大兆瓦趋势明显,风机整机厂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风机产品大兆瓦、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2021年初陆上风电已切换至4MW为主的风机平台,2021年年终切换为5MW平台,2021年底-2022年初初已切换至6MW平台,技术进步提速明显。
陆上风机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趋势明显。
从市场格局看近年来国内前十大风机整机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77.8%提升至2020年的91.5%,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五大整机厂商分别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20.4%、14.6%、12.4%、12.1%、9.9%。
电气风电:上海电气旗下企业,海风占比达七成,为我国最大海风整机厂商,对西门子存在一定技术依赖电气风电成立于2006年,控股股东为上海电气,持股比例为59.4%,为我国第五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与服务商,市占率9%,且是一家海陆并举的风机厂商,陆上风机收入占比在三成左右,而海上风机收入占比达七成。
电气风电为我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商与服务商,近三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稳居第一,2019-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29%、39%、27%。
2021年电气风电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更是突破4GW,取代西门子歌美飒问鼎全球第一。
在海上风电方面电气风电针对高风速海域、中低风速海域分别自主研发了“Petrel”海燕平台和了“Poseidon”海神平台,并在2021年均推出了首款机组,其中海燕平台的首款产品样机为国内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领域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正式步入 10MW+时代。
(漂浮海上风电,看起来好牛)从业绩来看电气风电收入规模与明阳智能相当,不过利润规模仅为明阳智能的三分之一。
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签署多份“技术许可和协助协议”,技术许可涵盖公司主要海上风电在售机型,其需要指定使用西门子的 “核心组件”(叶片和控制系统软件),2018-2020年公司收入中来自技术许可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9%、43%、11.2%;二次开发产品则基于技术许可产品平台由公司自主开发形成,部分依赖西门子产品平台,如“二次开发产品”中的 SWT-4.0-146 产品指定 使用西门子的控制系统软件,公司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收入占比2019、2020年分别为26.5%、28.7%。
目前公司“技术许可产品”和“二次开发产品”的毛利率较高,2020年分别为18%、22%左右。
总体公司对西门子存在一定的依赖,2018-2020年公司对西门子的采购在采购总额占比分别为31.82%、13.04%、 7.73%。
与此同时公司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品占比从2018年的19.7%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54.5%,不过目前自主研发的毛利率水平还较低只有7.2%,主要是因为2.0/2.1MW 型号风机毛利率较低。
三一重能:陆上风机装机市占率达7.75%,核心部件自产,毛利率高于同业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为我国第八大风机整机厂商,2020、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5.6%、5.7%;三一重能风机产品主要为陆上风机产品,具备2.XMW 到 6.XMW 全系列机组生产能力,2019-2021年公司在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市占率分别为2.9%、5.99%、7.75%,提升明显,已位居国内第五。
其主战场以三北地区为主,重点布局青海、新疆塔城地区、河南、河北及东北等地。
未来计划加速在西北与西南的产业布局;在海外重点布局印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市场。
相比同业三一重能还没有涉及海上风电业务,此次募投项目三一重能拟投资11.7亿用于研发海上 6~10MW 新型风机,从而补齐短板。
目前三一重能3.XMW 机型已成次主力产品,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20%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55%;而2.XMW机型收入占比则已从2019年的40%大幅下滑至2021年的1.8%,2.5XMW机型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66.7%大幅下滑至2021年的19.3%。
2021 年三一重能 4.XMW、5.X-6.XMW 机型实现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3%、8.3%,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能成功研发的 5.XMW 机组产品首次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是目前国内变压器上置的陆上最大功率风机。
三一重能叶片、发电机等风机核心零部件主要自产,在张家口、韶山、通榆三地拥有叶片制造基地。
因此公司风机及配件业务毛利率达26%左右,高于同业17%的毛利率水平。
向风电服务商转型,自建风电+光伏电厂,并提供风电建设服务2016 年,公司首座风电场和首个光伏电子建成并网,从此进入新能源电站运营管理和风电建设服务领域(EPC模式)。
2021年公司发电收入和风电建设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5.6%,这一占比远高于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与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相当截止目前公司在运营风电场项目8个,装机容量497.9MW,多为自建或收购,其中自持的宁乡神仙岭风电场,年发电量连年位居湖南省风电场前列。
公司在运营光伏电站项目12个,多为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装机容量为43.4MW.海豚结语:三一重能预计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38.47亿-47亿,同比增长-2.54%到19%;扣非利润为8.47亿-10.36亿,同比增长5.2%-28.6%。
虽然为风电整机的后起之秀,但是公司核心部件自产,同时还自持风电场运营,成为风电领域的下一个三一重工或可期待...而电气风电海风已全球第一,海风相比陆风技术壁垒更高,目前虽然距离平价还有差距但是未来为增长蓝海,同样也是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不过2021年刚刚抢装潮可能2022年会有回落,明年可能会逐渐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