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精神,教育部发布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我们来看一下,“碳中和”新时代将带火哪些专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我们先来看看北京冬奥会的践行成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幕,这场国之盛事举世瞩目,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本次冬奥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这项破纪录的成就,很可能成为今年高考的热点考题。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本届冬奥会中有关“碳中和”的考点!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新时代发展规划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双碳”时代的到来,低碳、零碳技术将成为未来产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关键。
在“绿色办奥"的指导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作为推动“双碳”方案落地的重要窗口,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工程。
据统计,本届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18项碳减排措施,林业碳汇等4项碳抵消措施,碳排放量全部实现中和。
相比于传统方案共计减少二氧化碳100万吨左右。
冬奥会中运用了哪些“碳中和”科技?这里面,有来自“张北的风”所提供的100%绿电,有最大化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遗产的双奥场馆,有以氢能等清洁能源支撑的绿色出行,有国家速滑馆里“最环保”的冰,有崇礼山区“最节约”的雪,前者省电200多万度,后者节水约20%,科技冬奥和绿色冬奥互相支撑。
这里面,还有北京冬奥组委的以身作则,他们入住的办公区是废旧厂房改造而成,这里面还有京冀两地携手合作,2016年以来,两地造林所产生的110吨碳汇量。
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