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地热关井不关作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3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关井并不是对地热产业的全面封杀,是为了纠正地热开发利用中的不规范和不科学,是管理部门不愿看到地热产业带病运行,是为逼其置于死地而后生。近期河北、山东等地大规模关停了一批地热井,力度之大可谓空前。这一官方行为对我国整个地热行业的运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业界为此进行了深入讨论。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这些被关停的地热井,普遍存在着运行不规范、回灌程度低以及环境污染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关停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值得肯定和赞赏。但我们也要看到,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关井并不是对地热产业的全面封杀,是为了纠正地热开发利用中的不规范和不科学,是管理部门不愿看到地热产业带病运行,是为逼其置于死地而后生。
近期河北、山东等地大规模关停了一批地热井,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这一官方行为对我国整个地热行业的运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业界为此进行了深入讨论。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这些被关停的地热井,普遍存在着运行不规范、回灌程度低以及环境污染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关停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值得肯定和赞赏。
但我们也要看到,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供应稳定以及不受季节变换影响的特点,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后起之秀。
在能源革命战略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现实选择。
因此,对地热关井现象的评价应客观和公正。
关井,并不意味着对地热产业的全面封杀。
恰恰相反,关井是为了纠正地热开发利用中的不规范和不科学,是管理部门不愿看到地热产业带病运行,是为逼其置于死地而后生。
近期国家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地热是其重要关注点之一。
对于地热产业参与者而言,既要看到眼前的困难,也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重要的是树立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地热关井前后一段时期,部分地方政府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面走了极端,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管理不作为的现象。
由于担心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问责,地质矿产管理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就地热开发利用审批问题的权责划分和执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之前的管理是矿产和水资源管理部门围绕地热开发利用相互掣肘,谁都要管,现在是谁都不想管。
矿产管理部门认为地热开发项目应该先有取水许可,再进行矿权审批;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看法正好相反。
由于管理权限不清晰,导致部分地热开发申请项目无法按时施工。
按照《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16亿平方米,“十三五”期间新增11亿平方米,其中水热型供暖面积新增4亿平方米。
目前看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如今又出现了重点地区部分地热关停井现象,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
若地热新项目无法及时跟进,一方面将造成规划目标实现困难,另一方面会使得现有依托地热供暖的居民冬季供暖得不到有效保障。
追根溯源,地热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不规范、不科学现象,关键在于缺少针对地热开发利用的规范、标准和监管机制。
更进一步讲,缺少标准和规范,相关部门监督起来有困难,如此环环相扣造成恶性循环。
地热开发利用初期,由于对地热资源利用的认识不够深入以及环保意识不强,导致了大量地热开发“竭泽而渔”现象。
从发展的角度看,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点在于要找准问题存在的根源,集中力量予以克服和解决,为地热产业健康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国家有关能源、矿产、国家地热管理中心等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关于地热开发利用各项标准和规范正在陆续出台和实施,2020年就有近20项标准出台和实施,地热开发利用很快将迎来“有章可行”的时代。
系统、健全、科学的规范和规则以及管理部门的主动作为,是地热产业成功迈向新时代的充分必要条件。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国内能源自给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刚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低碳化发展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地热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同样也处在前沿。
未来地热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在加强标准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精准施策,为地热产业的发展释放积极信号;当然需要行业的自律与行动,严格执行规则与规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地热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石油石化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