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03是一步到位,非常规动力的可能性不大,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已经从各个方面论证过多次了。
比如核动力航母双反应堆的位置特殊,形状特殊,安装前对船舶底板的焊接特殊要求。
而且还有一个认证过程麻烦,要求极高的船厂涉核资质的问题。
任何一个都不支持3号舰是非常规动力的说法。
其实核动力航母对任何国家都是超级大工程,核动力包不经过彻底的试验论证就直接装配到大型航母上的情况在全球都没有先例。
不论美国、法国还是前苏联,在真正建造核动力航母前,都在核动力潜艇和核动力破冰船上试验过动力系统,即使这样,还因为大型航母对航行功率和发电功率以及可靠性的要求太高。
从核潜艇上直接移植到核动力航母上的过程往往都被事后证明很不成熟,典型的就是老企业号的8个堆;以及戴高乐号航母上从潜艇升级而来的所谓核动力系统。
到了尼米兹级才确定减少到2个功率更大的堆,基本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
实际上新兴大国的水上民用核能、核电项目也已经有至少4个方案,但是实际落实的速度并不快。
真正在2023年前,有实际建造可能的也就是漂浮核电站项目。
设计中的漂浮核电站采取双堆并联,单堆功率100兆瓦,双堆就是200兆瓦,每小时可附带产淡水120吨。
200兆瓦,就是20万千瓦,换算成马力,1千瓦等于1.36马力;20万千瓦等于27.2万马力。
有人说了,小鹰号也不过28万马力,这个漂浮核电站的27.2万马力,差不多能给8万吨级甚至更大的核动力航母用了。
实际上这个说法有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没有严格区分这些反应堆的热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区别。
所谓小鹰级的28万马力,只是轴功率,而不是燃油锅炉或者反应堆发出的热功率。
实际上所有反应堆的热功率是远远大于可输出功率的。
输出功率又分为推动航母前进的轴功率和用于发电的功率,是两者之和。
比如福特级上的2个A1B先进反应堆,产生的热蒸汽,一半用来发电,一半用来推进。
而这2台新型反应堆的真实热功率之和已经在600兆瓦以上,但是单纯用来推进的轴功率仍然不到28万马力,也就是刚刚超过200兆瓦。
漂浮核电站的2台并联堆,若单台输出功率是100兆瓦,那么属于2台加起来200兆瓦,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转换成推进轴功率,也就是70兆瓦左右。
这个功率勉强可以给5万吨级的中型航母当推进兼发电功率;7万吨级航母都推动不了,何况10万吨级的巨型航母。
因此这些民用水上堆型,基本和超级航母没什么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和核动力舰船有关,也不过最多可能是和大型新潜艇的动力级别相近,或者可能会运用到未来的3.6万吨级核动力破冰船上,但核动力破冰船也是民用项目。
总之专用航母堆的功率要大得多,要求也高得多。
与漂浮核电站等项目并不在同一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