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晕船、搁浅、与世隔绝……风电叶片售后工程师的“海上漂流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3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170
核心提示:望无垠的碧蓝大海,随风转动的巨大白色风机叶片……海上风场的美,听起来总是让人心驰神往。但是对于在海上进行叶片运维的售后服务工程师们来说,一切都是另一番模样。“水土不服”的海上生活每一个到海上的售后服务工程师,都要经历“水土不服”。5月31日,中车时代新材风电事业部工程师马雄、张仁忠,从港口乘船,前往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江苏如东鲁能海上风电场。在海上,翻滚的海浪有时候可达到1米高。不断晃动的船,让初次出海的马雄和张仁忠饱受反胃、头晕、呕吐的折磨。实在受不了,就涂点风油精,到船头吹吹海风。晚上,两个人晚上甚至

   

望无垠的碧蓝大海,随风转动的巨大白色风机叶片……海上风场的美,听起来总是让人心驰神往。
但是对于在海上进行叶片运维的售后服务工程师们来说,一切都是另一番模样。
“水土不服”的海上生活每一个到海上的售后服务工程师,都要经历“水土不服”。
5月31日,中车时代新材风电事业部工程师马雄、张仁忠,从港口乘船,前往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江苏如东鲁能海上风电场。
在海上,翻滚的海浪有时候可达到1米高。
不断晃动的船,让初次出海的马雄和张仁忠饱受反胃、头晕、呕吐的折磨。
实在受不了,就涂点风油精,到船头吹吹海风。
晚上,两个人晚上甚至在床边放了一个桶,以应对反反复复的头晕呕吐。
船上的条件有限,不管是住宿还是饮食都不比陆地。
除了材料、工具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品外,马雄还自带了被子、枕头、饭缸,甚至是榨菜、零食、小米椒等。
有时候,船上十几个人睡一屋,到了半夜就开始演奏“交响曲”,磨牙的、说梦话的、对讲机声、海浪声夹杂在一起,叫人难以睡个好觉。
好不容易到达项目现场,勘察维修也得“靠天”。
天气好就必须分秒必争。
有时刚爬上塔筒,天气突然变了脸,风速过高,机舱晃动严重,就容易出现头昏、反胃、呕吐,不得不下船休整。
有时塔筒内电梯出现故障,马雄和张仁忠只能携带工具、水、干粮裸爬90米塔筒进行作业。
运维船和吊装船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水深,停靠得远就只能靠吊篮往返。
船上最简单的饭菜都是“佳肴”。
有时因为干活错过饭点,他们就用榨菜和简单的零食将就一顿。
搁浅的两天一夜从港口出发到风场的这段路程,很是考验运气。
有时候船走到一半,潮水退去,船只能搁浅在半路,必须要等下一次涨潮才能继续前进。
碰上逆风,等涨潮要等1天左右,如果是顺风则需要等5天。
6月9日,张仁忠去往别的风场执行任务。
剩下的工作,由马雄一个人独自完成。
随后,马雄转战江苏竹根沙海上风电场
6月24日上午9时多,马雄从港口出发,不料晚上7点多船被搁浅在半路,不知何时能再出发。
等待期间不能下船,船上又没信号,活动的空间又有限,马雄只能从船头溜达到船尾。
他开玩笑说:“只能四处看看,又不能下船捡海鲜。
” 船在茫茫大海上停了一夜,终于等来了涨潮。
次日晚上6时,经历了整整两天一夜,马雄终于到达目的地。
一个人的“漂泊”运维船的出海周期一般为5天至7天,吊装船则不定时,主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
最长的时候,马雄在海上待了半个多月,。
刚结束上一个风场的任务,就直接转到下一个风场,没有回陆地上休整。
上了船就相当于与世隔绝,除了作业,其他时间都要在运维船上度过。
没有信号,没有娱乐设施,枯燥乏味。
“还好船上有一条狗,我还能遛遛狗。
”有时,马雄就在船上找个角落写写工作报告。
5月30日出发,到7月4日返程,马雄辗转了5个海上风场,这段海上之旅持续了34天,是目前售后去海上时间最长的。
随着风电叶片不断进军海上,时代新材公司相继派出一批工程师前往海上进行售后运维,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不断摸索,积累经验。
叶片在哪里,他们追风的脚步就在哪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使命。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