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海上风电 » 正文

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圆满落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2   来源:海上风电网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656
核心提示: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圆满落幕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增长平稳,技术和商业模式稳中有进,问题有序解决,产业业态由高速度发展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累计并网容量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即便如此,海上风电距实现平价上网目标仍有距离,电价下行、建设基础设施差、成本问题凸显依然是行业发展痛点。努力打破上述“瓶颈”,助推我国海上风电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业内人士的一致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12月6~8日, 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京举行。国内所有致力于海上风电发展的开发企业和整机企业高管悉数到场,针对海上风电的痛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周茂平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处长王大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

我国海上风电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民生、战略各方面因素,立足高远,系统分析研究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研究方向,战略布局、步骤、外部条件、基础支撑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战略高度明确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从实践层面谋划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坚强、绿色、持续的支撑。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敬凯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谢雪琼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毕亚雄

海上风电对风电产业链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要坚持协同创新,打造海上风电价值链。关注2021年前后的开发规模和节奏,同步提升海上风电技术。
从系统性规划到整体部署统筹推进,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到业务链各环节紧密联动,实现海上风电的规划引领和规模化开发,优化设计和集约化建设、专业化共享以及合作投资,推动分工协作,联合攻关,集成创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研究员韩文科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海上风电在未来20年内,仍将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时候要比2018年增加15倍。一个是政策目标驱动,落实《巴黎协定》。另外是技术成本的下降。到2040年海上风电占全球电力供应的比例有望上升到5%。
放眼国内海上风电,“十三五”期间,国内海上风电可以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经过“十四五”的努力,中国有望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海上风电市场。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翼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练继建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跟建造技术占了海上风电的成本接近50%。国内基础结构有很多,包括筒型基础、单桩、重力式基础、导管架基础、多脚架基础,每种基础施工的效率不同,固定技术筒型基础最高,可实现整体式安装,单桩基础结构施工效率比较高,浮式的目前较少,我们也在探索全潜式一步式安装方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风能处处长胡小峰

未来几年,中国海上风电投资总体会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2019年~2021年建设成本仍将上涨,2022年、2023年将开始下降。未来集中连片开发、风能性能的提升、勘察设计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吸力筒基础将有力促进成本降低,同时优化降低送出系统成本。
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除了建设成本还有运营成本、发电量限值。可以优化运维策略,同时提升发电量和设备可靠性,解决部分机组长期运营带来的叶尖腐蚀、轴承失效、齿轮箱漏油等现象。
 2021年前,可推动一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实施并网。结合并网项目的情况,考虑现有近海项目优化开发、布局,降低成本,在近海实现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在深海区域开展一些示范探索、技术探索,积累柔性直流远距离输电、新型基础型式等建设经验,优化降低建设成本。

中国能源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裴爱国

今年2月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体系建设提上日程,为此广东省做了一系列工作,如批复成立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推动打造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方案,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林毅峰

海上风电设计创新与优化,要坚持2个基本原则:第一,可靠性。用可靠性约束设计优化。第二,系统性。不能着眼于一个点的优化,而是要从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来看,将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其中,立足于整个基础造价的最优,打造利益共同体。整体设计创新与优化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创新。第二,理论方法创新。第三,设计手段创新。

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总经理徐立新

针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以及浮式基础,从成本上看,浮式风电目前要比固定式成本仍有所增加。但未来几年,浮式风机在亚太地区有望出现增长,这是重要的趋势。浮式风机的建设中,尺度效应的克服与风机/浮式基础的全尺度一体化设计是两项亟需突破的技术挑战,此外也要从安装运输角度进行多项考虑。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

政策的平稳过渡对海上风电影响很大。针对降本环节,各方应制订共同目标,达成共识,同时层层分解,明确年度任务。另外技术环节上,要在业内打造创新型的实验平台,推动行业共同进步。最后,要实现利益共享,打造利益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裁缪骏

要做好海上风电统筹规划,整合前期工作,降低开发成本。目前国内单体开发以30万千瓦左右为单位个体,整个过程当中包括前期勘测费用、设计、吊装施工资质产生一些重复性的劳动、重复性的工作。未来希望能够建立行业技术发展联盟。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世洪

海上风电机组发展呈现几个趋势:功能直径由短变远、功能率由小变大、离岸距离由近到远。随着近海风电逐渐开发,深远海的风电是下一步开发趋势,漂浮式是下一步深远海风电必然的选择。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

容量大不代表经济性好,今后开发商选择风机不能以大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选择最好的性价比,即单位千瓦扫风面积。

远景能源海上产品线总经理谢德奎

随着叶片长度增加,未来海上风电发展势必将探索碳纤维叶片这个“无人区”,才能使叶片在风机容量不断变大的过程中,把重量控制住,进而控制住整个设备的成本。另外,海上风机的轴承未来也将影响风机的运行,这也是整机商需要关注的。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黄卫民

更大的叶轮直径,包括潜浮式风电,都是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也要积极探索浮漂式风机。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就海上风电发展的话题继续进行观点的碰撞。

在12月7日上午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Tuv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Sebastian Petretschek、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玮良、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办公室主任董秀芬、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就“如何应用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加速度电成本下降”这一主题展开热烈深入讨论,为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建言献策。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生校、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志刚、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副总经理于晨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裴爱国、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陆忠民、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风电发展部总经理王涛围绕“如何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的主题,就目前发展深海、远海海上风电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观点激烈碰撞,也引发不少到场嘉宾的共鸣。

专家学者在报告演讲中,交流分享各自观点。

 

展示平台搭建。 论坛、技术交流、、网站宣传、杂志推广、微信公众号及各类线下活动等。诚邀合作单位,有意向的单位请联系我们。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