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催产素被誉为爱情荷尔蒙之一,而这一别称也诞生于30多年前的一场实验。
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对草原田鼠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这种小动物是为数不多执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之一。
在使用药物阻断实验鼠的催产素受体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草原田鼠似乎不再互相组成配对,也不哺育幼鼠。
因此他们也断定,催产素是维系动物亲密关系和爱的必要条件。
就在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者推翻了这一结论,据他们发表在《神经元》的研究,即使通过CRISPR技术使催产素受体缺失,草原田鼠仍然可以做一对负责任的父母养育幼鼠,并且保持一夫一妻制。
长期以来,催产素都被认为在社会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哺乳期的乳汁分泌也依赖这一激素。
同样的,人类也有着社会依恋行为,随着社交互动的增加,人类的催产素水平同样会显著提升。
因此,在使用CRISPR技术对草原田鼠的催产素受体进行破坏时,研究者预计能重现30年前的画面。
但这一次,结果却恰好相反。
这些基因编辑的草原田鼠长大成熟后,仍然选择结对照顾幼鼠,并且雌鼠还可以分泌乳汁,但是乳汁的分泌量会有所下降。
受此影响,幼鼠的体积也会比正常同龄幼鼠要小一些。
▲即使缺失了催产素受体,实验鼠仍然会执行一夫一妻制并养育幼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