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调整这么久终于迎来利好,昨晚发文太晚,今天重新整理一次。
本次火电企业整个板块股价调整,特别是大唐电力连续三个跌停让很多投资者对持有火转绿的逻辑产生怀疑。
原因在于华能国际亏损是市场预期,华能国际业绩报告出来后并没有引起股价震荡,反而盈利预期很高的大唐国际,出现不如意的三季度报。
期望高失望大,短期情绪宣泄过后,跌出来价值洼地。
短期股价涨跌,并不改火转绿的长期逻辑,并不改“五大”纵横绿电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这些表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双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
而在能源领域的诸多组成部分中,如何推进火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值得关注。
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
在新能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
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我国形成了煤电为主、气电为辅、生物质发电为补充的火电发展格局。
截至今年8月,全国火电装机13.1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
作为关键的电网安全支撑,火电有力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当前的主体电源。
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仍存在短板、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在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压力下,火电行业低碳发展面临“减排难、发展难、转型难、生存难”的困境。
对此,实现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发展,需打赢火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硬仗”。
22年年底大炒新能源“绿色电力”,纯绿电企业获得很高热度,但市场实际发展,绿色电力的市场份额持续被五大占领。
在中国发电市场,“五大四小”纵横驰骋。
他们的业务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各种发电形式,地位举足轻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电力央企也始终占据核心位置,在国家“双碳”战略下,近几年“五大四小”的进击愈发凶猛。
从大趋势上看,“五大四小”也成为新能源“大基地”与“整县推进”分布式的主力投资商。
11月2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动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提到支持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先并网,对开展灵活性改造的现有煤电项目,按灵活性改造新增调峰容量的2倍配置新能源建设指标;新增煤电机组应具备在35%-100%负荷区间线性调节和快速响应能力,在确保公共调节容量(50%)不被占用的前提下,新能源建设指标可按其设计调节容量减去公共调节容量后的2倍规模进行配置,利好煤电灵活性改造。
核心内容包括:1、强制要求配储:对未纳入煤电新能源一体化、需参与市场化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按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10%,满足2小时运行要求自建或购买储能;对新建未配置储能的新能源项目,暂不考虑并网;2、新能源指标向煤电倾斜:新能源项目优选项目业主时要优先选择现有煤电企业或多能互补企业,省能源局将每年清理未按规定时限核准(备案)、开工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新能源项目,对清理出来的项目,移除年度建设规模,原有建设指标优先配置给符合条件的煤电企业;3、对灵活性改造机组配置新能源指标:对未开展灵活性改造的,原则上不配置新能源建设指标;对开展灵活性改造的,按灵活性改造新增调峰容量的2倍配置新能源建设指标;目前来看,贵州、河南、内蒙均已出台灵活性机组配置新能源指标的相关规则,我们认为未来此政策有望在全国陆续推广,煤电的灵活性对支撑电网稳定运行越发重要,政策利好灵活性改造需求提升以及存量火电去获取新能源资源。
推荐灵活性改造标的:青达环保、华光环能和西子洁能;Q3业绩低于预期,但不改火电向好方向,回调已足够充分,推荐: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中国电力和华润电力。
火转绿趋势远好于纯绿电运营,重点关注筹码集中,回调充分的华能国际,大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