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资本市场讯海上风电火热之际,上市未“满月”的海力风电(301155.SZ)抛出一份10亿元投建海上风电产业制造项目计划。
12月13日,海力风电公告称,公司与利津县人民政府于近日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制造项目,拓展和加强风电产业合作。
根据规划,公司拟在利津县辖区内投资新建年产200台套塔筒、200台套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承载平台,以及海上风电运输、运维母港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一期约5亿元、二期约5亿元,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约2亿元。
海力风电表示,公司本次与利津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结合公司在海上风电设备领域的优势和经验,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制造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同时,海力风电称,本次签订的仅为框架协议书,属于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意向性约定,框架协议书的执行和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公开资料显示,海力风电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2MW至5MW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级产品,下游客户包括中国交建、天津港航、龙源振华、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风电整机厂商。
受风电“抢装潮”影响,近年来,海力风电业绩表现亮眼。
2018-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71亿元、14.48亿元、39.29亿元及28.35亿元;归母净利润0.35亿元、1.73亿元、6.15亿元、9.17亿元。
乘着“双碳”目标的东风,海力风电于6月17日顺利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核,拟募集资金13.50亿元,其中6.3亿元拟用于海上风电场大兆瓦配套设备制造基地项目,3.2亿元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4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随后,海力风电于11月24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格为60.66元/股,公司股价报收于167元/股,首发募资32.97亿元,超额募资19.47亿元。
对于公司超额募集资金的用途,海力风电的董秘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将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证募集资金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前提下,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妥善使用超募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海力风电曾在创业板上市公告书中提示风险称,由于风电建设项目审批、建设等时间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风电建设项目批复时间滞后、下游客户风电投资进度放缓、公司技术工艺未及时更新、新获取订单减少,公司业绩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12月13日收盘,海力风电报收145.3元/股,上涨0.06%,较其上市当天,即11月24日的股价高点180.28元/股,下跌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