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麓谷,与蓝天做伴,与白云为伍,用双眼见证高新区的精彩“蝶变”。
彭可佳 摄一丝不苟工作的员工。
王极 摄邱 旸 李 欣这里是长沙“一江两岸”、“双核驱动”战略布局的核心板块,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这里是全省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开发开放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窗口、经济建设的增长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令麓谷备受瞩目的不仅只有重大项目的“落子”。
北斗产业新增“劲旅”、腾讯众创空间崭露头角、亚信国际总部拟落户麓谷……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更是让麓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积极融入转型创新的经济大潮中,麓谷正奋勇前行!新思路3大领导小组服务项目企业纷至沓来地处内陆的麓谷迅速发力,区位优势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引擎创新发展,配套环境宜居宜业,长沙高新区以“闪电”博尔特式的速度从全国高新区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高新区以产业集群为重点,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了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特色集群为主导的创新产业体系。
依托较强的科技资源和产业创新优势,长沙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等2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和湖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形成了“5+2”的产业集群,即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和移动互联网、军民融合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晓宏介绍,高新区正由“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转变为“多点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全区规模工业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80%下降至47%,电子信息及互联网应用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四大产业在全区规模工业中的占比上升至53%。
在主导产业散发生机的同时,移动互联网、3D打印、北斗导航、虚拟现实、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等特色产业集群也正在崛起,为全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喜人的变化,来自于高新区全新的工作思路。
今年,长沙高新区坚持“项目立园、产业兴区”的理念,成立招商、项目建设、两帮两促3大领导小组服务项目,分别负责从项目的洽谈到开工、从开工后到竣工投产、从投产后到营运三方面的工作;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局、招商合作局、长沙信息产业园3支招商队伍的力量;成立3个招商工作站:北京站、上海站、深圳站,吸引央企、台企、世界500强等企业的目光,用项目建设推动全区转型升级。
目前,高新区已有各类企业1.5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12家,占全市50%、全省30%;上市企业39家,占全省40%,新三板企业52家,占全省30%;引进西门子、丰树集团、霍尼韦尔、日立电器等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中兴通讯(000063,股吧)、中国通号、中国联通(600050,股吧)等中字号企业抢滩入驻……新发展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有望再创新高移动互联网时代,总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翻开高新区今年新引进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记录,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振奋人心的信息:亚信国际总部落户、创蓝将上海总部搬迁、映客华南总部成立、阿里云孵化器启用、北斗微芯项目投资50亿元……截至8月31日,高新区2016年新引进移动互联网企业1065家,同比增长80%,注册资本总额67.25亿元,总数达2755家;移动互联网产业营收突破170亿元,同比增长60%。
“柳枝行动”入围项目达229个, 其中15家企业获得风投资金5000万元;并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立联合孵化基地。
成功举办2016年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与会人数超过7000人次。
画面回到2015年圣诞节,当卓联信息创始人唐勇拿到公司注册的营业执照,得知成为长沙高新区2015年的第10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时,他连说了三声“太幸运了”。
今年,高新区引进10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时点比去年要来得更早些,落户企业总数有望再创新高。
而且,据统计,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北上广深”回湘的企业达到了30%以上。
目前,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信息产业园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集群,是全省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OS及基础应用、技术开发及平台服务等领域。
聚集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8同城、金蝶软件、易宝支付等上千家企业,引进微软云孵化平台、腾讯众创空间、甲骨文(长沙)技术人才创新基地、阿里创客、大唐电信(600198,股吧)369云平台等众创平台。
自2014年,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杜家毫授牌长沙高新区为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后,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在湖湘大地蓬勃发展。
经过两年时间的精耕细作,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庆年说:“长沙高新区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慢慢缩小,我们目前仍处于"追赶"姿态,但是我们很多项目的创新性和发展速度在慢慢靠近,有些甚至还远远超过它们(北上广深)。
”新服务不断优化政务、科技和创业服务“周一至周五在长沙工作,周末回北上广深生活。
”“去香港开个会,当天去当天回!”……长沙的区位优势近两年来越来越明显,成为不少北上广深企业回湘创业的直接因素。
长沙高新区作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产业和创新核心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创新平台使其成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领跑者,带动湘江新区腾飞的主力军、中部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园区之一。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不断健全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以“创新33条”为核心,构建了“1+N”的政策体系,广泛涉及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健康、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创新奖励、企业上市等领域。
今年来,高新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期又出台了《长沙高新区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长沙高新区支持创业咖啡发展实施办法》等专项政策,“军民融合”产业政策以及生物医药政策实施细则也正在抓紧制定。
政策给不给力,落地的企业最有发言权。
“项目申报一个接一个,我们有些搞手脚不赢!”湖南虚拟现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申报负责人说。
截至2016年8月,省、市、高新区三级移动互联网资金共计补贴麓谷移动互联网企业840家次,补贴资金31937.5万元,在全省园区高居榜首。
在尖山湖的青山碧水掩映中,中兴通讯中部最大研发生产基地正在拔地而起,5栋大楼已经封顶,欧式建筑风格的研发中心露出庐山真面目,是什么让这个大企业落子麓谷?中兴通讯长沙行政部部长刘强胜给出了答案:“我们公司最开始只是想建一个小的研发中心,也在中部很多地方都考察了。
在整个公司发展很稳健的情况下,将5000名研发人员转移到长沙这也是没想过的事情。
结果在与长沙高新区对接的过程中,他们的服务无微不至,最终打动了我们。
”刘胜强说,今年春节后该公司临时生产线开建,从厂房、设备、人员等,高新区都帮助中兴通讯解决了很多问题。
“短短三个月时间,我们就顺利实现了临时生产线投产。
高新区帮我们完成了一个奇迹!”刘强胜感叹地说。
长沙高新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科技服务和创业服务,给投资商和创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出台负面清单、流程清单,推行在线审批系统,落实“三证合一”,开展“一址多照”、集群注册试点,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流程最优、最具吸引力”的高效园区;优化科技服务方面,聚集了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评估与中介以及人才培训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1000多家,特别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涉及科技信贷、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保险、融资租赁和资本市场,切实为各类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优化创业服务方面,实行创业导师制度,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法律服务、财税服务,每月举行金融沙龙、创业活动,每年举办或承办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湖南赛区大赛、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等有影响力的创业赛事,形成了“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大赛”的浓厚氛围。
此外,高新区高度重视平台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聚集、搭建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
在创新平台方面,引进了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北斗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技术创新平台,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6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0多个,企业博士后工作机构25个,院士工作站8个。
在孵化平台方面,建立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梯度孵化体系,建成各类孵化器、加速器20个,孵化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0多家。
倾力打造“麓谷·创界”众创空间自主品牌,引进了腾讯众创空间、微软云移动应用孵化平台、甲骨文创新基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平台,助力企业孵化成长。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聚集投融资机构400多家,注册投资基金达300多亿元,累计为企业融资100多亿元。
五年间累计专利授权量6838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600件,居全省园区首位。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麓谷,与麓谷合作,是互利共赢之举;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带来新发展,锋芒毕“麓”,更助力高新区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