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煤矿智能通风系统建设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3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75
核心提示:煤矿智能通风系统建设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分管领导:※※※公司※※煤矿二O二一年八月目 录1 建设概要 21.1 项目建设背景 2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 建设现状 42.1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42.2 智能通风建设需求 42.3 智能通风建设内涵 53 建设依据 64 建设内容及目标 64.1 建设目标 64.2 建设内容 74.3 建设思路 95 建设方案 95.1方案 106 智能通风系统设备清单 16附件一:项目工期计划表 20建设概要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随

   

煤矿智能通风系统建设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分管领导:※※※公司※※煤矿二O二一年八月目 录1 建设概要 21.1 项目建设背景 2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 建设现状 42.1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42.2 智能通风建设需求 42.3 智能通风建设内涵 53 建设依据 64 建设内容及目标 64.1 建设目标 64.2 建设内容 74.3 建设思路 95 建设方案 95.1方案 106 智能通风系统设备清单 16附件一:项目工期计划表 20建设概要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随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害等日益严重,耦合灾害加剧,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安全风险加大,百万吨死亡率仍高于世界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煤炭行业由于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自然条件多变和不可预知性,加上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理念等,与世界发达采煤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安全作为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对煤炭生产起着支撑和推动作用,安全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迫切需求。
因此,煤炭企业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理念、方法和思路,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从依赖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
随着“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5G、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煤矿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泛在感知,智慧物联”的智能矿山解决方案,使系统通过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助力矿井智能化、无人化改造,为矿企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加快推进煤炭无人开采技术研发和应用”明确列入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发展重大工程中。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明确指出“2020年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智能开采,2030年重点煤矿井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
2020年2月25日,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
在矿井现实需求、国家政策导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依托煤矿现有矿井综合自动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矿井具备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矿山正在经历向现代化、大型化与技术集约化迅速转化的重大历史时期,生产效率快速提升,采掘运等主要生产环节已实现了、或正在推进机械化、集约化以至自动化,以“少人则安”这一显著特征取得了安全生产的重大突破。
但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作为矿井运行的基本支撑体系却尚未有效实现系统的技术创新,与矿井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巨大反差,通风安全日常管理与应急响应能力成为了矿井现代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技术环节。
“一通三防”是遏制煤矿大型恶性事故的关键,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基石,智能通风研究及其现场应用已成为当前智慧矿山建设的显著热点,代表了煤矿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煤矿井工开采面临瓦斯事故、水害、火灾、顶板事故、煤尘爆炸五大灾难性事故。
随着产业转型及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发展,调结构、促升级将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煤矿安全”“互联网+煤炭生产”将是调结构、促升级的最有效手段。
随着在煤矿灾害预测预警方向持续的投入,使得煤炭行业的灾害预警水平整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领先水平,但是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不高,预警的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灾后报警仅在煤与瓦斯突出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瓦斯煤尘爆炸仅在防止事故扩大方面开展了部分工作,水灾、火灾、冲击地压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工作。
借助矿山物联网,采用新型的传感传输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煤矿重大灾害智能预警技术及装备,实现煤矿灾害全要素动态监测与采集、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实时预警、动态发布、即时响应、联动控制、科学救灾,形成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报警一体化技术体系,是今后煤矿灾害预警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煤矿智能通风系统”正是针对矿井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
该方案以矿井安全监控、通信及人员定位等系统的信息融合为基础,以“云端”大数据汇集与分析能力为依托,以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及专业计算的深度挖掘为核心,力求通过通风安全信息跟踪、实时分析、科学预警、智能决策及智能决策辅助,显著提升矿井复杂通风条件下的管控能力。
智能通风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煤矿日常通风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水平的提升,对矿井安全生产、减人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现状矿井通风系统现状智能通风建设需求目前相关监测、分析、计算、决策、控制技术发展的现实水平,煤矿现场的通风安全管理仍存在以下有待改进的问题:2.2.1监控系统较完善,智能感知能力不足。
安全监控系统已应用多年,系统基本完善,有较强的维护管理能力,应用效果较好,但要升级到智能通风,感知能力仍显不足,通风监测精度欠佳。
2.2.2“一通三防”管理水平较高,业务间融合性分析不足。
“一通三防”作为矿井安全保障的核心内容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矿井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管理水平。
但是,“一通三防”各因素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目前“一通三防”各业务间的融合不足,监控数据未能置于通风因素的显著影响下展开深度分析,由监测点数据及时准确地外延推断全矿安全态势能力欠缺。
2.2.3相关软件智能性不足,难以适应通风现场管理需求。
已有通风相关软件尚无智能决策能力,软件的现场应用亲和力明显不足,对操作者的要求过高,缺乏基础数据更新维护的系统安排,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也难以在现场得到连续、长期、有效的应用。
2.2.4通风设备设施完备,整体智能化能力较弱。
矿井通风设备设施完备,管理水平高,但尚未实现智能化,尚无能够智能、自动实现通风方案的设施,以及实现智能控制的平台与系统。
2.2.5应急预案侧重于定性管理,定量化分析不足。
矿井有符合规程要求的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但目前的预案偏重于接警后的常规措施、应急指挥机构人员构成与分工、以及救灾过程中的通用安全事项,缺乏应对灾变通风的技术方案及必要的分析能力,缺乏灾变通风预分析及应急指挥辅助,缺乏有效的量化分析能力,以及将灾变通风的技术性内容纳入应急预案的能力。
2.2.6矿井通信能力较强,适用于“一通三防”指挥调度应用较弱。
矿井通信系统已有极大提升,井上下通信已具备了智能通风所需的必要能力,但目前仍多用于支持语音通话和一定程度的图像传递,缺乏深度通风安全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尚不能支持能体现通风安全专业特征的指挥平台,因而作为矿井重要运行基础的“一通三防”未能在调度室占据其应有的支撑地位。
智能通风建设内涵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石,其核心目标是以安全、合规、高质量的供风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和良好的职业健康环境,并在涉及通风的突发事故中确保最佳的灾变管控。
智能通风本质可以分为以环境感知、分析、决策、预警、应急处置为核心的“智能”内涵和以通风机及通风构筑物的系统集约控制、装备自适应控制、故障管控为核心的“遥控与自动化”内涵。
智能通风建设应以现代科技的巨大发展为推手,力求实现更高水平的通风安全的准确感知、智能决策、集约管控,以赢得矿井通风安全日常管理与灾变管控水平的突破性提升。
建设依据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AQ1020-200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1-2006《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规范》(AQ1029-200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南》建设内容及目标建设目标4.1.1矿井智能通风建设目标:针对煤矿对矿井通风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提供通风参数精准智能感知技术装备;建设风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调节风窗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局部通风机智能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开发一套集通风网络在线监测、通风网络二三维一体化展示、通风智能决策与灾变联动控制等为一体的通风系统在线监测与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矿井通风的精准监测与灾变控制,全面提升矿井通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4.1.2火灾预警系统建设目标:对矿井火灾的发生规律进行全面研究,为精准预警提供针对性依据。
补充完善采空区光纤测温、采空区防火指标实时在线、皮带火灾监测及应急调控系统,实现采空区防火指标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皮带机巷火灾的智能识别、预警与远程控制变应急调控;建设火灾多因素综合预警系统,实现矿井内外因火灾危险状态和变化趋势的多因素综合预警。
4.1.3降尘系统建设目标:对井下主运皮带巷、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设置粉尘传感器、电控降尘喷雾装置。
实现作业场所粉尘实时监测、降尘装置自动开启;每套降尘喷雾装置均配备红外感应装置,可根据人员、车辆通行情况,开启或关闭喷雾装置。
4.1.4抽采泵站集控系统建设目标:对地面抽采泵站进行改造,实现抽采数据实时监控、抽采泵启停、自动切换、轮换实现一键式操作、远控控制、故障停机及数据异常自动报警功能。
建设内容4.2.1通风参数精准测量4.2.1.1通风参数精测装备:井下安装高精度风速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实现风速、风压等参数的在线实时监测。
4.2.1.2通风参数精测技术:针对巷道风速测不准问题,考察矿井典型通风巷道风速分布规律,建立单点风速与平均风速的转换方法,确定风速传感器的合理安装位置,实现全断面平均风速的精确测定;针对通风网络监测通风参数数据获取需求与井下传感器数量有限的矛盾问题,构建一套通风参数测点最优化布置模型,实现全风网无盲区监测。
4.2.1.3调节风窗远程控制系统:提供百叶窗式自动调节风窗及其自动控制设备,建立风窗风量精确调控模型,通过远程控制微调执行器,实现风窗过风面积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风量的远程自动精准调节。
4.2.2通风设施设备智能控制4.2.2.1风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升级风门,采用红外、感光等感应式传感器和PLC控制技术手段,实现风门的就地和远程自动控制。
4.2.2.2局部通风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具有远程变频控制功能的局部通风机,增加视频监控和部分风机状态感知传感器,建立局部通风机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局部风机的远程启停和切换、自适应变频调节风量和瓦斯智能排放。
4.2.3通风智能决策及控制系统4.2.3.1三维通风网络快速构建技术:研究通风网络快速构建技术和通风巷道及设施设备三维建模技术,实现二维环境下图形和数据的便捷编辑与维护,基于二维图形和数据自动建立巷道拓扑关系,自动生成三维通风系统图,用户可从外部任意角度和巷道内部对三维通风网络进行查看,实现巷道内部环境和通风设施设备的实景还原和全局浏览。
4.2.3.2通风网络实时解算技术:研究复杂通风网络实时解算技术,基于井下监测地点的风速、风压、风向实时监测数据,结合通风巷道断面、风阻等属性,进行风网在线分析与解算,实时掌握每一条巷道的风流状态,并在三维通风系统图进行直观展示。
4.2.3.3通风隐患自动判识和报警技术:根据通风网络实时监测、分析、解算数据,对无风、微风、风速超限、风流短路、风流逆转、风量剧烈变化等通风隐患进行自动判识和报警。
4.2.3.4通风系统评判技术:根据通风网络监测和解算数据,自动分析矿井通风效率,并评价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指导通风系统优化。
4.2.3.5风网模拟分析技术:研究通风精准模拟技术,自动模拟分析工作面贯通和关闭、通风系统改造调整等通风系统变动后的风网状态,指导矿井通风管理和调控。
4.2.3.6灾变通风联动控制技术:研究皮带大巷火灾等灾变情况下风流控制逻辑,建立灾变通风联动控制模型,借助于远程控制风门等通风设施,实现灾变一键调风应急控制。
4.2.4局部通风机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系统在掘进工作面安装1套低噪音变频智能局部通风机,实现局部通风机通风参数监测、工作面供风量按需调节、远程无人控制及地面远程控制。
4.2.5瓦斯积聚区域预警智能分析系统建成煤矿瓦斯积聚区域智能分析系统,融合现有监控系统,将安全监控数据导入该预警系统,借助预警系统服务器计算预警指标,结合人员定位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通讯系统等实现与瓦斯超限、积聚区域预警的目的。
4.2.6防火指标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在采煤工作面、重点区域采空区密闭墙上安装采空区防火监测装置,安装CH4、O2、CO、温度等管道传感器,设置预警值,气体异常达预警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值班人员。
4.2.7光纤测温系统在采煤工作面布置光纤测温装置,随工作面的推进埋入采空区。
监测数据通过交换机上传至地面监测系统,并在工控机进行数据显示、分析、报警,对采空区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预报。
4.2.8智能降尘系统智能降尘系统适用于煤矿粉尘防治设备及装置的全域联网远程监测和控制。
根据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版)对智能降尘的要求,该系统可实现对粉尘浓度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上传及超限自动报警;在矿井粉尘易超限区域建设粉尘浓度监测设备、智能喷雾装置及智能降尘装置,实现粉尘浓度智能监测及远程降尘控制。
4.2.9抽采泵站集控系统在中央区瓦斯泵站1#、2#泵建设地面抽采泵站集中控制。
实现抽采数据实时监控、抽采泵启停、自动切换、远控控制、故障停机及数据异常自动报警功能。
建设思路智能通风总体上采用集成的思路开展工作,从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首先,现场调研现有安全监控系统对通风相关参数监测的基础上,井下补充安装高精度风速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实现通风网络关键参数的准确监测。
其次,进行全矿井巷道和通风构筑物的阻力参数准确测定,构建通风网络三维模型,实现通风网络的动态解算、在线监测、三维展示,建立适合于煤矿现场实际的通风系统预警指标体系及模型,实现矿井通风系统隐患的自动辨识、超前预警;并与现有的环境监测参数融合,实现数据与数据、数据与图形的有效融合,为灾害防控预警提供智能决策手段。
再次,新增包括局部通风机远程变频控制、风门远程自动控制、调节风窗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并建设一套皮带机巷局部调风和火灾应急远程联动控制系统。
针对矿井粉尘易超限区域,监控粉尘浓度、设备开停、采煤机位置、皮带机运行状态、产尘高峰时间段等参数,分析相关参数对矿井粉尘的综合影响规律,基于影响规律建立主要工作区域智能防尘的控制策略。
同时根据环境参数、相关产尘设备运行工况、喷雾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等参数来调节降尘装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在不影响作业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防尘降尘效果。
并且可通过地面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平台远程对井下智能防尘设备下达的指令来精确地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调节和启停控制,确保达到最佳的粉尘治理目标。
建设方案5.1方案5.1.1地面智能通风决策平台建设在综合信息化平台里增加智能通风子系统。
实现功能:①建成矿智能通风系统模块,开发一套通风网络在线监测系统;②具备通风设施远程控制、局部通风动力设备、矿井通风网络状态监测功能,对包括风速超限、风流短路、循环风等通风系统隐患,主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轴温过高、震动异常以及风门、风窗开启监测异常等故障进行超前判识预警;③补充完善通风参数监测装置,能够对井下瓦斯浓度、风压、风速、湿度、风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④具有完善的通风参数分析系统,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⑤建有智能通风模块,具备通风网络动态解算功能,能够对用风点的需风量进行预测;⑥具有对通风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预警功能;⑦在智能通风模块授权下,灾变时期按照控制灾变及有利救援原则智能控风、调风;⑧能够实现井下通风状态通风网络二、三维一体化展示;⑨进行通风系统模拟,给出智能决策调风方案。
5.1.2通风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建设利用矿井现有光纤环网,在地面布置监控主机及客户端,在井下布置各类传感器、分站、交换机,并融合煤矿现有监控系统,形成矿井通风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矿井通风系统状态全方位、快速、准确监测,为矿井通风系统实时网络解算、控风方案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1.2.1全面融合矿井现有监控系统矿井通风实时监测系统与矿用KJ91X监控系统无缝融合,充分利用井下现有传感器,对矿井全面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①用风地点回风流、回风巷、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②回风流CO浓度、温度;③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转载点粉尘浓度;④局部通风机、风筒开停状态;⑤路线总负压、风阻、阻力;⑥部分井巷风速、风量;⑦部分地点烟雾报警状态。
5.1.2.2调节风窗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智能调节风窗采用高强度可靠性百叶调节窗体,四连杆机构控制风窗开启与关闭,兼具风门远程控制系统的所有功能,同时具备以下控制功能:①智能风窗以对其设定的过风量为目标自动调节到位。
②风窗外形尺寸与调节范围:根据巷道尺寸定制。
③风窗等设施综合调控时间<30s。
④风量调节误差≤5%。
⑤风窗具备自动清洗功能,调整到位后具有闭锁功能;需能够适应长期在高尘高湿环境下稳定运行。
⑥须具备视频远程监控功能。
⑦智能风窗需提供LED灯光显示报警和语音报警两种报警方式,故障状态下也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以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5.1.2.3巷道风阻及关键通风路线阻力监测利用目前在用的传感器,在进、回风井、回风路线、主要通风网络节点补增风速、湿度、温度、风压传感器,数据结果联网上传智能通风系统平台,实现通风线路上通风阻力实时在线监测,并通过平台数据对该线路上进行智能通风系统分析、实时网络解算、通风系统模拟,智能分析工作面及路线通风系统状况、巷道封闭前后通风系统风流、风量分布情况以及出现故障能够做到及时预警。
5.1.3北一11-2下采区胶带机巷火灾风流智能管控系统5.1.4局部通风机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系统选择在运顺安装矿用隔爆型压入式轴流变频、降噪局部通风机,形成工作面局部通风机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系统。
实现功能:①局部通风参数监测:能够监测局部通风机状态参数、工作面供风量,智能反算工作面回风风速;②按需供风:根据工作面瓦斯浓度、温度情况智能变频调节工作面风量;③远程无人控制及地面远程控制:局部通风机实现地面集中远程状态监测与控制、自动切换和无人值守。
5.1.5智能通风设施建设安装视频监控器、声光报警装置、气动装置,实现风门自动开关、视频在线功能。
共需改造、建设4组(8道)智能风门,1个智能风窗,9个视频传感器,4套气动风门装置、1套气动风窗装置、5套远程智能控制装置,5.1.6风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新增矿井现有气控风门,采用四连杆机构控制风门开启与关闭,具备手动按钮控制、红外感应控制和远程自动控制功能。
就地控制与远程控制功能:支持就地按钮控制、红外感应控制和地面远程控制功能;三重闭锁功能:具备机械闭锁和电路闭锁、磁闭锁功能,在车辆、行人需要通过时,确认风门关闭的情况下,打开通行侧的风门,通过后关闭风门,再打开另外一道风门,保证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道风门开启;自动复位功能:启动风门时,PLC扫描完成初始化复位任务,保证风门处于关闭状态;风门开启后,由于各种原因风门未关闭时,装置根据现场设定时间,自动控制风门关闭,确保井下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断电开启功能:遇停电、电气故障或供电系统检修时,控制系统断电自动泄压,可以人为轻松推动风门开启,保证车辆、行人通过;防夹人功能:采用红外感应方式,实现人车识别,提高自动化条件下的风门安全性;防夹人功能:采用红外感应方式,实现人车识别,提高自动化条件下的风门安全性。
远程通讯与控制功能:系统配有光纤、网口以及RS485通讯接口,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5.1.7瓦斯积聚区域智能分析系统建成矿瓦斯积聚区域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全面融合现有的监控系统,将安全监控数据导入该预警系统,借助预警系统服务器计算预警指标,结合人员定位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通讯系统等实现与瓦斯超限、积聚区域预警的目的。
最终将预警结果传送至矿瓦斯积聚区域智能分析系统,由地面瓦斯积聚区域智能控制中心验证预警结果并及时准确的向矿方提供工作面瓦斯异常危险预警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得出瓦斯积聚区域人员分布情况、通过应急广播、通讯等系统向影响区域发出预警。
5.1.8防火指标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火灾变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浓度及温度参数值变化,通过对发火标志性气体与温度的监测、分析,实现对采空区火灾预报预警的功能。
在采煤工作面、重点区域采空区密闭墙上安装采空区多参数实时监测装置,安装CH4、O2、CO、温度等管道传感器,并接入防火监控子系统,并设置预警值,气体异常达预警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值班人员。
5.1.9光纤测温系统通过对采空区温度变化实时监测与分析,定位异常区域,实现采空区火灾变量监测与火灾预报预警功能。
选择在工作面布置光纤测温装置,随工作面的推进埋入采空区。
监测数据通过交换机上传至地面监测系统,并在工控机进行数据显示、分析、报警,对采空区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预报,实现预测预报、温度分析及预警功能。
建设5套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
5.1.10智能降尘装置在井下主运皮带巷、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设置粉尘传感器、电控降尘喷雾装置。
对作业场所粉尘实时监测,粉尘传感器达超限值立即开启降尘装置。
当粉尘浓度降低至设定值以下时,自动停止喷雾。
每套降尘喷雾装置均配备红外感应装置,可根据人员、车辆通行情况,开启或关闭喷雾装置。
5.1.11抽采泵站集控系统升级改造选择在瓦斯泵站1#、2#泵站建设地面抽采泵站集中控制。
实现功能:①实时监测:对瓦斯泵站的抽采泵工况参数、水泵工况参数、供水参数、抽采管道参数、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②抽采泵启停、轮换实现一键式操作③远程控制:对真空泵、循环水泵能够自动化远程控制。
④报警功能:具备抽采数据、设备工况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预警功能。
⑤故障停机:断水、故障时可自动停泵,自动切换。
智能通风系统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一地面机房设备1智能通风服务器台22服务器操作系统套23数据库管理软件套2二地面智能通风决策平台1通风多源信息集成模块项12通风网络解算模块项13风网在线监测模块项14风网异常提醒模块项15风流按需分配模拟模块项16风量计算与预测模块项17二、三维通风系统展示模块项18调节风窗远程控制模块项19调节风门远程控制模块项110主通风机远程控制功能模块项111局部通风机远程控制功能模块项112皮带机火灾风流控制模块项1三通风环境参数监测系统1煤矿用风速传感器台62多参数传感器台103压差传感器台34矿用本安型分站台4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电源台4四局部通风机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系统1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台12流道式变频器台13智能开关套14振动传感器个25风筒风量传感器个16矿用本质安全型网络摄像仪个1五风门远程控制系统1矿用隔爆风门电控箱台42矿用本安型位置传感器个163矿用隔爆按钮个164矿用本质安全型光控传感器个165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接收器个166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发射器个167风门驱动控制箱台48矿用本质安全型网络摄像仪个8六调节风窗远程控制系统1百叶窗式调节风窗2道,尺寸定制套12风窗气控箱个23调节风门电控箱个14本安型编码器个45矿用本安型位置传感器个86矿用本质安全型光控传感器个47隔爆兼本安型声光报警器个28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接收器个49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发射器个410矿用本质安全型网络摄像仪个211双向风速传感器台1七配套设备及传输线缆1矿用本安型交换机台2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台23矿用隔爆本安型显示屏台44矿用动力线缆(MYQ4*2.5)km35矿用通讯电缆(MHYV5*2*7/0.52)km46矿用通讯电缆(MHYV1*4*7/0.52)km57矿用通讯光纤(MGTS-12B)km48阻燃网线(MHYV4*2)km39防爆接线盒(BHD2-40/660(380)-3T)个5010本安电路接线盒(JHH3)个15011本安电路接线盒(JHH4)个12012本安电路接线盒(JHH6)个2013本安电路接线盒(JHH16)个1014光纤接线盒个3015气管km3八瓦斯积聚区智能分析系统1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突出预警客户端(PC版)套12兼容性监控数据传输接口套13数据采集及预警分析服务平台套14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超限预警系统网站套15矿井瓦斯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套1九瓦斯抽采泵站集控1水流开关传感器台22订制瓦斯抽采专用监控分站(含电源箱)台23通信电缆米10004动力电缆米10005矿用本安型接线盒(两通)个1006矿用本安型接线盒(三通)个507电动蝶阀台68电动蝶阀台29电动球阀台410系统软件套1十密闭墙1管道总承台52管道压力传感器台53管道温度传感器台54管道一氧化碳传感器台55管道氧气传感器台56压差传感器台5十一火灾预警系统1主控软件套12主控服务器台13地面用光端机台14矿用本安型环网交换机台1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台16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采区火情监测系统主机台17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米10008煤矿用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米5009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米500十二智能局部降尘1智能降尘装置套7十三隔爆装置1井下隔爆装置套10总预算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