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水火储也好,风光氢储也好,储是关键。
而这个“关键”的本质,比的就是成本、就是可及性。
氢,这个人类的终极能源,全面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五年,可能不止。
绿电越来越多,消纳越来越难。
在这个窗口期,锂明显不够用,钠离子、全钒液流、铁铬液流不断成熟。
最近,赶碳号发现,空气压缩这个本来很传统、很冷门且小众的储能细分领域,居然规划产能已达6GW,随时迎来爆发性增长也未可知。
01大背景:风光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面临挑战光伏、风电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等特性。
风电出力日内波动幅度最高可达 80%,出力高峰出现在凌晨前后,午后到最低点,“逆负荷”特性更明显。
光伏日内波动幅度 100%,峰谷特性鲜明,正午达到当日波峰,正午前后均呈均匀回落态势,夜间出力为0,此外光伏易受天气影响,天气阴晴对光伏发电系统实际有功功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每日的实际有功功率也具有一定随机性。
正是风电和光伏的这些不稳定的特点,对发电量预测造成了难度,因此二者均属于不稳定出力的电源。
随着风电光伏的大规模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能源,这种间歇性、不稳定的能源将在发电端和用户端大规模装机,该情景下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将难以实现。
典型风电发力曲线与用电负荷曲线对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