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湖南电源建设:新能源装机占比由5%提升至23%、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由3%提升至11%;大唐攸县电厂投产,火电新增装机126万千瓦湖南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864万千瓦。
大唐攸县电厂湖南电网建设:新增500千伏变电站6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从7093万千伏安增至11663万千伏安,交流线路长度从20180公里增加到24815公里;祁韶±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已形成以特高压为支撑、500千伏电网“三纵四横”、220千伏电网“手拉手”环网供电的坚强主网结构;农网建设改造:累计完成4973个小城镇(中心村)、2513个通动力电村的配电网改造升级。
祁韶直流工程"十四五"期间,电源方面: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2025年力争达到60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要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电网方面:湖南特高压电网要形成2交2直的对外联络通道,长株潭配电网要达到国家中心城市标准。
湖南电力"十四五"开局良好。
截止2021年底,永州电厂一期双百万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到2022年已发电量93.7亿千瓦时。
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提前送电,湖南外受电能力提升至1200万千瓦;500千伏湘西、娄底西等288项重点输变电工程,湖南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达4042.6万千瓦。
国能永州电厂根据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2020-2025)行动方案:1.电源方面: 火电方面:确保华电平江电厂2022年底前投产、国能岳阳电厂2023年底前投产。
加快建设长安益阳电厂三期、大唐华银株洲电厂异地出城、陕煤石门电厂3个煤电项目,推进湘投衡东燃气电厂、华电长沙燃气电厂、华能湘阴燃气电厂3个气电项目前期工作。
到2025年,全省支撑性煤电和调峰性气电装机规模达到3300万千瓦以上。
水电方面:加快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2025年投产1台机组、2026年全部投产,推动安化等13项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五强溪水电扩机工程建设。
储能电站: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力争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生物质发电: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左右。
风能光伏发电:2025年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
荆长交流工程2.电网方面: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到2025年新增线路长度2502公里,变电容量2225万千伏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增线路长度4399公里,变电容量2571万千伏安;城市配网:新增110千伏及以下线路长度118406公里,变电容量853万千伏安;农村电网:新增110千伏及以下线路长度56255公里,变电容量3034万千伏安。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电力发展前景分析华电平江电厂1.根据湖南电力供需特点,适度发展火电,能充分发挥火电调节性强、可靠性高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湖南电力应急备用能力,夯实应对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预计到2025年,全省支撑性煤电和调峰性气电装机规模达到3300万千瓦左右。
2.按照最大负荷的一定比例配置应急备用电源和调峰电源,适度提高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不可中断用户高占比地区的配置比例,有利于完善电力应急响应体系和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预计到2025年全省应急备用电源达到270万千瓦以上。
3.推进扩大外电送入规模,将进一步为湖南电力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有利于加强与广东电网通过背靠背直流方式联络,将推动湖南电网由国网末端向国网、南网互济运行的“桥头堡”转变,4.加快推进湘投衡东燃气电厂、华电长沙燃气电厂、华能湘阴燃气电厂3个气电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天燃气供应保障基础项目建设,为调峰气电运行提供坚强的气源保障。
湖南电力发展"十四五"趋势分析1.适度发展火电(包括气电),必将提升湖南电力应急备用能力,扎实应对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防范基础。
2.提高水电(包括抽蓄)、风电、光伏(储能)配置比例,按照最大负荷的一定比例配置应急备用电源和调峰电源,将完善湖南电力应急响应体系和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3.增强500千伏西电东送和南北互济输电通道,建成湘东“立体双环网”、湘南“日”字型环网、湘西北环网和湘北环网,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州全覆盖。
构建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220千伏电网,实现全省区县全覆盖,形成“分区清晰、结构典型、运行灵活”的供电格局。
4.依托先进量测、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形成全面覆盖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全环节,及时高速感知、准确传递信息的数字化信息感知与传输系统。
将充分发挥全省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作用,完善全省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支撑电力行业数字化管理,提高电力服务经济社会水平。
5.大力培育负荷聚合商,在增量配电网区域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探索建设与电网友好互动的虚拟电厂。
将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引导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需求响应。
6.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将提高调度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智慧联合调度,厘清大电网调度与微电网、增量配电网内部调度的权责界限,确保调度公平顺畅衔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智能化运行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先进量测、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促进综合智慧的用电模式发展,在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下,持续深化电力价格机制和配售电业务改革,加快推进湖南电力市场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