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中国最大的A股上市火力发电公司,公司主营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电厂以及开发、投资、经营其他与电厂相关的以出口为主的企业。
公司首次引进了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投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燃气机组,并且建成了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力企业,是当前A股火电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业绩点评公司于今年3.23披露了2021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2046亿元,同比增长20.75%;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下降324.85%;扣非归母净利润-125.6亿元,同比下降385.57%。
可以看到公司营收增长,利润却出现亏损,何以会出现此种境况呢?经过了解,发现2021年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公司采购成本上升,影响较大,因而导致公司全年业绩出现亏损。
进一步查看公司各业务表现,发现公司气电、风电、光伏等其他大多业务都是增长的,唯独煤电拖了后腿,并且业绩亏损都是集中在第四季度。
对于这个表现,并没有太让人讶异,甚至可以说是符合机构预期。
营收增长保持稳定,受煤价上涨影响的业绩不好同样可以受煤价下跌影响而变得好起来。
对于2022年的煤价展望,大多数机构都看回落。
首先,去年4季度以来,国家释放5亿吨煤炭产能,今年还会再继续释放3亿吨;其次,以2月煤炭产量数据来看,同比增长超过10%。
煤炭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火电至暗时刻已过去,政策频出助力公司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在火电的业务方面,前期受煤价飙升影响进入至暗时刻,现今已经渡过这个阶段。
2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频频传递调控市场信号,引导煤炭价格回落在合理区间,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成本端的压力将逐渐释放。
而市场那边也将随着电价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有所上涨。
当前全国已有多省电价高于当地燃煤基准价,后续更大可能会维持在高位,届时,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另据笔者最新所了解到的消息,2022年一季度,公司国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同比上升19.47%,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同比上升55.07%,盈利能力提升不是空话,已然在路上了。
绿电处于良性成长上升期,清洁能源业务将持续贡献更多业绩公司在绿电的业务方面,处于良性成长上升期。
火电是主业,可以说是老本,但是后续都会逐渐被清洁能源所代替。
为了适应国家绿色发展大战略,公司着重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发展了包括天然气、风电、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等各式清洁能源,其中低碳清洁能源占比超过22%,当中尤以风电占比最多,2021年为公司贡献了44亿元的业绩。
随着绿色能源的不断普及,公司各类清洁能源业务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更多的业绩。
有机构对公司风电业务装机规模增速做出了预估,预测其复合增速将达到40%,并且公司新增装机中包含了海风项目,而在风电领域,海风比陆风更赚钱,因而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要高于装机复合增速。
预测绿电业务贡献60亿元归母净利润,并以30倍PE计算,则应对标1800亿市值,以当前1003亿市值算,则仍有接近80%的成长空间。
国家加大对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持,10家火电企业获8.9亿元票据融资支持近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大战略,国家加大了对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持。
央行营业管理部设计出台能源保供再贴现专项产品,第一批将为国内10家火电企业提供8.9亿元票据融资支持,公司就是上榜的其中一家。
或许外行朋友们听笔者这么一说还不清楚这具体能为企业带来什么,那么就让笔者再通俗地说一下。
这一动作作为国家稳价保民生的一部分,是国家对火电企业的定向支持,火电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发电设备以及销售电力所流转的票据将享受更严格的贴现利率上限要求,对整个供电产业链上下游将打开畅通的融通通道,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历史比较公司历史高点出现在2007年9月18日,股价当日高点触及16.15,而截至周五收盘,公司股价仅剩6.39,处于公司股价历史高度39.57%的位置。
笔者回看公司历史财务报表,发现2007年当年年度营收504.3亿元,净利润59.97亿元,而2021年营收已较当年翻了4倍,公司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只是净利润受煤价拖累出现亏损不太好对比。
但以2020年净利润45.65亿元来看,公司这些年有点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但是结合当前规模已非昔日可比,并且近年来对绿色能源的布局,后续盈利改善后的业绩增收数额将大幅超越往年。
公司股价历史位置公司2007年高点出现时每股收益0.38元,股价高点市盈率达到42.5倍,当前市盈率(TTM)-9.77倍,处于52.50分位,向上趋势明朗,未来随着业绩转好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去弥补。
公司市盈率趋势图同行比较公司所处的火电行业在A股上市的共有27家企业(数据